第C10版:平湖两会特别报道

增收共赢

为发展聚财

【看点】

去年2月,市财政局联合市税务局,开展基层调研走访活动,为镇街道送政策、解难题。市财政局相关领导充分听取了各镇街道在税收收入、土地出让、专项债项目储备、乡镇债务管理及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的现状、遇见的问题,并就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相关业务指导。

财税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财税部门通过开展联合调研走访活动,助力各镇街道解决财税工作堵点、难点,坚定信心决心,激发镇街活力,同时推动建立财税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精准发力培源挖潜、增收共赢,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财税服务支撑。

【盘点】

这一年,市财政局更好地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平衡,妥善处理好必要支出强度与财政可持续的关系,不断克难奋进,夯实保平稳基础。

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市财政局做好资金保障服务,努力壮大财源、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推动民生发展提质增效,全力以赴激发经济新活力。如何当好政府的“钱管家”?市财政局探索出了一条充满平湖特色的财政之路。

“一钱之费,宜重宜慎”。一方面,把“紧日子”过好。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全年共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和盘活沉淀资金9.2亿元,出台厉行节约措施11条,全力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另一方面,把“难平衡”平衡好。通过加大统筹促可持续,构建新一轮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聚焦落实省“八个高地”目标任务、“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8+4”经济政策体系等重大决策部署,全年统筹资金40.1亿元。

聚财有方,生才有道。与此同时,市财政局严防稳控,压实守底线责任,持续开展清廉建设。深入推进“双建”争创,财政支付(核算)中心获评清廉单元建设单位。建立清廉国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国企基层延伸。

致力共富

为民生用“财”

【看点】

“我现在每个月都可以领到60元的高龄津贴,感觉特别开心。”家住新埭镇泖河村的蒋奶奶今年已94岁高龄,每每提起高龄津贴,心中的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去年,市财政局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助力打造“颐养金平湖”新名片。按照80周岁至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60元高龄津贴和百岁老人每人每月600元长寿保健金的标准,全年市、镇两级共安排资金1500万元,用于保障高龄津贴发放工作。同时,采用“免申即享”数字化主动发放方式,将高龄补贴直接发送至个人市民卡账户,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及其家庭无需申请即可领取,保障高龄老人按时足额享受高龄权益。

【盘点】

这一年,市财政局织密一张“保障网”,强基固本惠民生,用实干擦亮了共同富裕的成色。全年财政民生支出78.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6%。

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上,保障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支持打造“平有善育”“颐养金平湖”“学历+技能”双提升等共富品牌,牵头制订百万家庭奔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出台幼儿园托幼一体补助等民生政策15个。

在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上,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全年兑现各类就业扶持资金0.8亿元。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职工养老保险国家统筹,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困难群众分类分档精准救助。优化医疗卫生支持体系,加强新阶段疫情防控保障,落实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至每人每年102元。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确保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

在支持强村富民建设上,积极落实“1+8+N”共富体实施方案、“强村富民20条”等政策,推进34个“1+8+N”共富体项目建设,争取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打造共富乡村试点项目。

减税降费

为经济兴“财”

【看点】

“减税降费政策是我们迭代创新的原动力,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节点提前,我们第一时间收到了政策推送,及时享受到加计扣除350多万元,研发投入力度加大让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浙江宝绿特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朱海强表示。

“减税降费”为小微企业的成功突围增加了底气。过去一年里,市财政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财税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增强经营主体发展后劲,持续擦亮金平湖璀璨明珠的“财政底色”。

【盘点】

为企业减压,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要工作之一,市财政局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

“2023年全年,我们累计减税降费34.6亿元,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实体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减负,打好惠企减负“组合拳”,落实“8+4”经济政策体系,建立财政支持清单,全年累计拨付政策资金27.7亿元。加快资金兑付,在嘉兴市率先打通惠企直通车平台系统与预算一体化系统端口衔接。推动出台支持制造业头部企业做大做强等各类扶持政策21个。

与此同时,增强项目投资拉动力。全年根据财力安排政府投资项目71个、安排资金13.0亿元,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全年安排科技人才发展资金2.2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科技支出增长18.2%。做强产业基金“放大器”,创新“基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助力招商,设立产投母基金和科创基金,积极配合承接省“415X”基金。

创新谋变

为改革强“财”

【看点】

去年6月,市财政局组织召开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数字化改革工作例会,总结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效,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会上,市财政局和相关单位对试点工作进展、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进行了总结发言,对2023年度下半年的试点工作进行了布置,对“农创担”试点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对市创新出台“财农担”试点实施方案进行了意见征求。

去年,我市持续巩固拓展财金协同支农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政银担”模式,重点聚焦“农创客”群体和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创担”试点工作,全年累计为14名“农创客”提供260万元贷款担保,相关成效得到浙江在线采访报道。

【盘点】

过去一年,市财政局谋新谋变,加快推进改革步伐。

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入围省财政厅“揭榜挂帅”任务,参与财政部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建设。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在财政部召开的政府购买服务试点会议上,引用平湖优秀事例4次。深化财金协同支农数字化改革,全年累计新增农业信贷规模1.6亿元,并被列为全省首批3个省农担直属分支机构试点之一。扎实开展财金担政策协同、“大三农”政策重塑、生育养育财税支持3项省级共富“小切口”改革试点。推进“浙里报账”无纸化改革,实现全市预算单位全覆盖,业务场景扩大至11个。通过水资源费在线征缴改革试点,办理提速90%以上;加强政府采购无感监测指标管理,主要指标居嘉兴前列;新增非税收入微信缴费渠道等,进一步优化财政营商环境。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企整合提升和瘦身强体专项行动,推动实业集团、文旅集团实现实体化运作,组建金控人才集团,市属国有资本“1+2+5”布局基本形成。构建完善国企党建工作体系,实现市属国企党建归口管理。建立健全与市属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的综合考核体系,并牵头实施年度考核工作。全面盘活闲置低效资产,通过加大出租力度、完善处置手段、优化分类划转等大力盘活闲置房产。加强线上“公物仓”监管,并成功入围全省“浙里公益仓”试点地区。

2024-02-04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28181.html 1 3 增收共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