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保平稳、可持续,强化收支运行管理
千方百计促进增收。培优做强存量财源,深入挖潜优质税源,力求“既稳又增、有质有量”。积极向上争取资源。继续抢抓专项债券政策窗口期,聚焦国家新增扩围的重点领域做深做实项目储备,探索实施专项债券穿透式监测。谋划“过紧日子”举措。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建立过紧日子评估评价机制。强化库款保障和测算。库款优先保障“三保”、刚性、重要政策等支出,确保库款始终处于安全水平。
突出保重点、优结构,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承接落实新一轮“8+4”政策。构建“8+4”财政要素支持体系,加强对现有政策评估,努力提升政策精准性和满意度。支持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投入机制,提升科技、人才投入绩效,协同科技部门构建以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助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新样板成果。继续推进“家”系列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集成式改革,进一步推动就业、托幼、基本养老等政策优化完善。支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强力助推三个“一号工程”,以财政电子票据改革为主抓手,深入落实财政服务增值化改革;迭代优化外经贸支持政策。
突出练内功、提质效,加快财政管理改革
强化财政资源统筹管理。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深化零基预算管理改革,完善支出预算标准体系,提升预算刚性约束。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监控。依托收支运行智管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收支两端全流程、全链条预警监测体系。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制定出台绩效目标编审手册;加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绩效运行监控;探索建立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
突出强核心、增动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提高资产使用绩效。以资产云3.0版本上线为契机,通过信息化方式全面提升我市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推进“浙里公益仓”试点建设,制定出台实施管理办法和公益捐赠管理办法。推动国企做大做强。加大国企优化重组力度,规范国有资本授权经营行为,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突出严纪律、守底线,保障财政运行安全
科学监管社保基金运行。持续关注各项基金运行风险。做好失业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各项工作。牢牢守住债务风险底线。贯彻落实化债三年行动方案,切实做好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切实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开展财会监督加强年活动,找准财会监督重点,进一步提升财会监督震慑力,切实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突出抓勤廉、强队伍,锻造忠诚财政铁军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积极推进“双建争先”示范点建设,助推党建高地创建和党建项目创建工作。深化“清廉财政”建设。继续落实清廉财政建设实施方案和责任清单,深化清廉财政“三不腐”能力指数评价运用。加强干部培养锻炼。结合“青鹄行动”“新苗计划”,进一步加强青年干部培养,积极打造“五铁”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