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在人们的印象中,刘姥姥的年纪跟贾母差不多大。但事实上,她的年纪比贾母还要大。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中写刘姥姥拜见贾母,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起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硬朗!比我大好几岁呢!”
刘姥姥的年纪比贾母还大好几岁,但若论起辈分来,她却很小,只跟宝玉同辈。如若不信,请看第六回的叙述:
原来这小小之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也做过一个小小京官,昔年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的知有此一门远族,余者也皆不知。目今其祖早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乡村中住了。王成亦相继身故,有子小名狗儿,娶妻刘氏,生子小名板儿,又生一女,名唤青儿:一家四口,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自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弟两个无人照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
由此可知,王成的父亲与王夫人之父连了宗,认作侄儿,他就与王夫人同辈;既然王成的父亲与王夫人同辈,那王成就比王夫人小一辈,与宝玉同辈;刘姥姥是王狗儿的岳母,与王狗儿的父亲王成同辈,所以也与宝玉同辈。
因此,刘姥姥已经七十五岁了,比贾母还大好几岁,却比贾母小了两辈。一般来说,辈分大小与年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但刘姥姥这个辈分却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人为造成的。王成之父在做京官时与王夫人之父认识,本来同朝为官同殿称臣,相互之间为同僚。同僚之间,称兄道弟,是为同辈。但王成之父“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这就低了一辈,于是发生连锁反应,将刘姥姥的辈分也拉低了。王成之父之所以要人为拉低自己的辈分,无非是为了攀附四大家族之一的王氏家族,拉近自己与王家的关系,从而可以利用王家的势力分得一些利益,获得一些好处罢了。
刘姥姥似乎与这位早已作古的王成之父心意相通,她之所以要进荣国府,无非也是为了攀附上这个大家族,以便去那里打打秋风。在第六回中刘姥姥就说:“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碰,果然有好处,大家也有益。”当她见到只有十八九岁的凤姐时,“已在地下拜了几拜,问姑奶奶安”,还要百般的哄板儿出来作揖,最后她得到了二十两银子和一串钱。
在《红楼梦》中,还有这样类似的例子。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中,贾宝玉见到了同族的贾芸,说了句“倒像我的儿子”。贾琏看不下去了,笑道:“好不害臊!人家比你大五六岁呢,就给你作儿子?”没想到贾芸非但没生气,反而受宠若惊,笑道:“俗话说的好,‘摇车儿里的爷爷,拄拐棍儿的孙子’,虽然年纪大,山高遮不住太阳。只从我父亲死了,这几年也没人照管。宝叔要不嫌侄儿蠢,认做儿子,就是侄儿的造化了。”在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院夜拟菊花题”中,他给宝玉送了两盆白海棠,在给宝玉的信中居然写“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从刘姥姥辈分的降级、贾芸对宝玉的阿谀等事例,我们看到了传统社会的人情世故,小人物攀附大家族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