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宇青
本报讯 “您已列入异常经营名单。”“您的营业数据未按时提交年度报告。”……近日,市市场监管部门在致电提醒经营者进行年度报告时,收到了众多经营者的反馈,称有不法分子冒充年报工作人员或者指定的第三方,以各种理由要求他们完成年报,并收取90元至300元不等的处理费用。这些不法分子中,有的提供代办服务并招揽业务,有的则完全不提供服务,纯粹诈骗。
岁末年初正是经营者开展年度报告等相关工作的时期,这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对于此类现象,市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经营者要提高警惕,注意核实对方的身份和要求,市市场监管部门不曾也不会跟任何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代办市场主体年报工作,也不会以电话或者短信方式索要经营者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收取费用等。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填报可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浙江)进行申报,个体工商户则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浙江企业在线”微信公众号或“浙里办”APP等报送年报。如有疑问,可直接联系市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核实。
此外,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近期我市及周边县市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频发,其中多起案件的损失金额超过百万元。这类诈骗手法极具迷惑性,因此需要市民保持高度警惕。“这些犯罪分子通常会冒充‘理财专家’或‘投资大师’,利用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各种关于期货、外汇、股票交易等的投资信息,以此吸引网民的关注。”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殷艳婷说,一些网民往往容易轻信这些犯罪分子所谓的“高收益、高返利、高回报、稳赚不赔、系统漏洞”等诱人话术。一旦他们被诱导进入骗子所设的虚拟交易平台进行转账操作,这些犯罪分子就会以定期分红为诱饵,在网民投入小额资金获得“分红返利”后,不断要求他们追加投资或者介绍亲友进行投资。而当犯罪分子获取了大额资金后,他们就会立即关闭网站或使平台无法打开,以此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公安部门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信那些“稳赚不赔”的投资理财,凡涉及资金往来,务必提高警惕。如遇到此类骗局,请及时拨打9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