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兵
“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既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最热闹的一个团圆节日。记忆中,蒸包子、炸肉圆、吃大糕应该是我们江苏阜宁家家户户年前都会张罗的事情。
按照农村风俗,“杀年猪”的场景我还记忆犹心。随着时代发展,习俗变迁,“杀年猪”逐渐减少,但蒸包子的习俗在家乡一直延续。蒸包子,寓意着今后的事业和生活蒸蒸日上。人们用蒸包子这种方式,既是一种期盼,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收获更多的吉祥。
和面、涨面、擀皮、包馅、上锅,蒸上二十分钟,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讲究。根据口味,除了猪肉食材外,一般还会有萝卜、野菜等。尤其是为了准备野菜,母亲总会提前去田野里一棵一棵寻找,然后再晒干、洗净,储备到过年作为馅料。每当叠得四五层的蒸笼出锅时,大人们会将热气腾腾的包子倒在室外的席子冷却,以便凉透后再装入袋内慢慢吃。这时的我们总会趁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现如今,虽然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包子,但是吃到嘴里总是感觉少了一点家乡的味道。
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饭桌上必有一道菜——狮子头,家乡俗称“肉圆”。年味,也从吃一口刚出锅的炸肉圆开始。那段时间,只要你走街串巷,处处都是炸肉圆的味道,这已成为家家户户过年的标配。当大人们围着灶台忙个不停的时候,我们总会盯着锅内的肉圆看个不停。全部做完后,母亲总会留几个在锅内进一步烧透烧熟后给我们尝尝鲜。咬一口很脆,吃进嘴更香。如今,这碗预示着团团圆圆的肉圆,更是游子的一份牵挂。
说起阜宁大糕,又名玉带糕、一品玉带糕,也算小有名气。据说,清乾隆年间,乾隆南巡江南,住宿淮安府,阜宁县令以糕点进贡皇帝,乾隆吃后,赞不绝口,故赐名“玉带糕”。这是属于老家传统糕类佳品,糕片“白如雪,薄如纸,软如绵,甜如蜜”,卷得起、放得开,入口香甜、滋润细软、营养丰富、老幼皆宜。逢年过节,阜宁大糕也成为老百姓走亲访友的必然选择之一。
阜宁大糕十分美味,主要以优质糯米粉精制而成,配有纯净白糖、高级蜜饯等。但随着人们不同口味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口味被进行改良,如草莓味、巧克力味、香芋味等。我有时走进超市看到此糕点,真是非常激动;而每次春节回家,再次吃起那熟悉的糕点,更是回味无穷。
春节记忆中还有串亲戚、逛庙会、看春晚……一年又一年,变化的是年龄,不变的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