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缅怀祖母

□ 褚亚芳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又快到2024年的春节了,自己也到耳顺退休的年龄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不禁又怀念起已离开我们四十四年的祖母——我的娘娘。如果娘娘现在还健在的话,她属鸡,今年应该103岁。

娘娘1920年出生在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大坊泾的一个小乡村里,和平湖市新埭镇的泖河村只有一河之隔。在娘娘家门前,有座小木桥掩映在大树下,走过小木桥河南面的村庄,就是浙江了。所以这里上海市的农家和浙江省的农家,喝的是同一条河里的水,隔着河可以说话,对着河可以唱山歌。

娘娘的父母去世早,只和姐姐两人相依为命。娘娘平时靠自己织布、结网,用卖掉布匹、鱼网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所以大姨婆婆很早就去上海谋生,后来留在了上海。娘娘嫁给大大(祖父)时,大大结婚穿的长衫等衣物是借来的,娘娘就勤俭持家,靠双手种稻栽棉,摇花织布,使全家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1954年,具有平湖地方特色的新埭泖田山歌,有幸出席了“浙江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参加这次会演的山歌能手是泖河村的李巧龙、林金奎、张保根、顾秀余、费玉龙、费在忠等16人。娘娘的外婆家就是平湖传唱泖田山歌最盛行的泖河村。1956年,他们又协同毗邻金山区朱泾镇大坊泾一河之隔的歌手们一起,参加了“松江专区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接着又参加了“上海市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均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娘娘的出生地和生活的地方,就是泖田山歌的发祥地,娘娘就在这块富有浓郁民间文化特色的肥田沃土上长大,使她从小就跟长辈们学会了唱山歌。娘娘由于喜爱唱山歌,记性又好,长大后成了远近闻名的女民(山)歌手。

娘娘是个肚子里有着无数宝藏的人。娘娘会在摇花时,一个人轻轻地吟唱;在结鱼网时,也也会摇摆着身子,有节奏地结一针,唱一句。更多的时候,是娘娘唱泖田山歌或讲民间故事给我们姐弟三人听。每当夜幕降临,在橘红色的灯光下,娘娘总是神情专注的,声音柔柔的,仿佛把我们带到一个梦幻般的仙境,讲的都是一些富有正能量,劝人为善的内容。为此,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爱好民间文学的种子,也播下了好人有好报的善良种子。

娘娘是个富有爱心的人。娘娘的怀抱最温暖,小时候每次累了的时候,娘娘总会抱着我:阿妹,睏觉。娘娘就抱着我,唱起催眠的歌谣。每次饿了的时候,就会到娘娘的怀里撒娇,喊:娘娘啊,盛乃(点)饭呀,加乃糖呀,淘乃茶呀。娘娘总会慈爱地满足我。爸爸每次探亲假回来,总是大包小包买回来许多糖果、水果,还有从来没见过的外地特产,娘娘总是分成一份一份,让我给左邻右舍都分上一份,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但当别人家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时,娘娘都会要我们快走开,不能看着人家吃,娘娘说,回来告诉娘娘,也给你们做。

娘娘是个省吃俭用,勤俭持家,把爱无私奉献给我们晚辈的人。娘娘个子高挑,平时梳着两只乌黑油亮的长辫子。梳头时掉下来的长头发,娘娘会存放在一个小小的甏里面,等换糖的担子挑来村上时,我们姐弟就拿出小甏里的头发,去换糖吃。娘娘口袋里用布做的系锁袋(钱包),也是为我们藏着的。每当装着油条、油番酥,糖饺的送货下乡的担子过来,娘娘总会慷慨解囊,买我爱吃的糖饺。

娘娘是个慈祥可亲的人。邻村周家的头生男婴不肯吃奶,啼哭声不停,揪人心肺。娘娘就出主意说:“小囡这么哭闹,总是有原因的,要不把衣服脱开来看看,身上生勿生啥?”周家人听从娘娘的话,给男婴的衣服脱开一看,原来腋窝里长了个疮,化脓了。经过处理又精心调养,小男婴很快恢复了健康。周家人为了表示对我娘娘不尽的感激,让这个小孩过寄给娘娘当干儿子。从此,两家人成为了世交。娘娘每次去周家,总要买点东西。周家人来我家,也是带上礼物来。两家人一直是客客气气,非常友好。

我的娘娘,在她59岁的时候作古。娘娘生的病从开始时的大腿抽筋,疼痛得不能走路,到最后瘫痪在床3年多,到处医治无效。娘娘一辈子吃了许多苦,现在日子好了,要是她老人家还活着,该多好呀……

每当逢年过节时,在我的内心深处总会思念起我的娘娘,娘娘虽离我们远去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她慈祥的模样一直驻留在我的心田里。

2024-01-17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21406.html 1 3 缅怀祖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