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城市·笔记

变与不变

■钱澄蓉

跨过元旦,我们又站在2024的起点上,回首过去一年,事多变迁;展望新的一年,依旧挑战满满。盘点2023年的经历,是奋斗、坚持还是温暖?单一词汇总是说不尽一年的大事小情,唯有“变与不变”尚能展现一二。

办报人一年的变与不变。“变”之一字,往小了说,可能是个人岗位的变动、文字风格变化、办报系统调整;往大了说,是传播环境变迁、记者职责的变化、考校能力的提升……而作为这个时代的传统纸媒人,唯有保持定力,滚石上山,坚守阵地,融合发展,才能在“变”与“不变”之间“突围”。

2023年3月,我重新从中心工作办回到记者岗位,作为一个“老记”,这一次“回归”,我在心态上并无多少波动,但在工作节奏上,着实让我感觉大脑“转速”不够,主要还是信息呈现形式变了。党报过去呈现的都是文字、图片,视觉上,再创新也无非是在版式上玩点新花样;时效上,再提速也无非是“今天上版”。但如今,却大有不同。报网互动,纸媒稿件要配合新媒体的推送,文字记者采访中途,还要掏出手机拍几张,为“文配图”做准备,如果能够小拍一段视频,那会在新媒体小编群里格外“吃香”。

今年,传统纸媒人开始直接参与新媒体推送工作,报纸编辑开始学习推文编排,报纸记者开始学习互联网语言,而推文标题则需要二十人的大办公室群策群力。一群高年资的编辑记者在一起“抓头皮”“挤牙膏”的情景,有点可爱,也像极了刚入行那几年的“青涩”。争做“标题控”,不做“标题党”,这份执着,是被新媒体传播规律“逼”出来的。

“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的异军突起,可以说是今年的另一重“变数”。如果将传播渠道变化认知为外部变因,那么“浙宣体”的普及,则是要求我们“从内生变”。学会用更柔软的语言去讲故事,将一个传统的、热点的、厚重的事,说得优美且易懂,在浅显的语言背后见深度、在有趣中显有益。也许能加入浙宣写作战队的同事凤毛麟角,但领导每日耳提面命的“转文风”,却是实实在在鞭策于每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改变着我们的行文逻辑,也督促着笔下的文字“再深一度”。

俗话说,“以不变应万变”,这当然也适用于我们。什么没变?党报耳目喉舌的功能不能变;采、写、编、评、摄,纸媒人立身之本的“手艺”没有变;守正创新的办报作风不会变!哪怕在“速度”的赛道略显逊色,拼深度、拼权威、拼精准、拼温度、拼分量……我们在更多方面展现实力。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以读者视角,创作出好看的作品,发挥着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可以自信地定义:“党报出品,必属精品。”

散发着墨香的党报,记载着昨天的收获、今天的新闻。当一年转瞬而过,报纸墨香散尽、合订成册,它们就成为一整体,被存入图书馆、档案馆,成为历史的“载体”。可惜我文笔平平,着实道不尽这一年的变与不变。多年后,有人翻阅合订本,这些文字、这些事依旧能跃然眼前,也许他们会作出更公允的品评,当然这其中一定还有我们的名字。

2024-01-12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19949.html 1 3 变与不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