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放在手头翻阅的书籍,往往是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著作。近两年来,已经不知重读了多少遍的书便是余先生的《寻觅中华》。
余秋雨先生写历史文化散文的确是令人敬佩的,白先勇先生评价:“余秋雨先生是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重新地给唤醒了一次。”我想这样的评价,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等的散文集里都可以得到印证。
这一本《寻觅中华》,又是一部以诗性化语言来钩沉历史的典范之作。全书1个总序加19篇文章,从炎黄时代的血雨腥风,讲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从斑驳的甲骨文,讲到英俊的唐诗男子;从魏晋风骨,讲到西天梵音;从以诗为经,讲到以人为本;从文官政治,讲到马背征战……在余秋雨先生万千气象的笔墨之下,几千年中华文化史脉络清晰、节点分明,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印记判断、重要人物梳理见地出色、观点独到。
当我们读到“长河落日,大漠荒荒”;当我们读到“西风渐紧,衣衫飘飘”;当我们读到“千古之盛,未尝有也”;当我们读到“中国文化一旦沉淀为人格,经常会出现奇崛响亮的生命形象”……我们已然在《寻觅中华》中找到了答案。找到了什么答案呢?找到了中华文明为什么经久不衰的答案,找到了中华文化为什么绚丽多姿的答案,找到了中国人民为什么自强不息的答案。在这些沉甸甸的答案之中,我们应该向巍巍华夏这片广袤的土地,以及五千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投以崇敬的目光、献上由衷的敬意!
寻觅中华,也是在解密中华。共享寻觅和解密的乐趣,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寻觅中华》的那些仿佛就在昨日,犹如就在眼前的云烟、风雨、清风、朗月之中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