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以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为目标,聚焦“优化”蓄力发力,在“CJ-3122”垃圾分类“平湖模式”基础上持续做优“长板”,区域垃圾分类治理活力不断迸发。
开展收运模式本土化探索。在“CJ-3122”垃圾分类“平湖模式”基础上,结合各镇街道实际运输量,合理优化收运路线,探索生活垃圾公交化收运模式,分类收运时间、线路更为清晰明确。以钟埭街道的试点探索为例,各分类投放站电子屏幕准确显示车辆到站收运时间,辅以红绿灯状态显示,绿灯已收、红灯未收,车辆按固定收运线路按时到站后,收运结果实时通过公交化收运智慧管理应用反馈至小区居民和管理人员,在实现收运质效和群众满意度提升的同时,也对收运工作考核形成了有力数据支撑。其他镇街道也相继推行了公交化收运,今年全市易腐垃圾清运量占比38.08%。
深化回收利用全链条建设。树立全过程、主动式的管理理念,深化完善“全链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有6个分拣中心、24个固定回收站、269套24小时智能回收箱,回收车辆近50辆,配合“小区定时定点回收+智能自助回收+农村自然村落定时流动回收+线上预约回收”等30类回收品类的多元便民回收服务渠道。居民投售积分可直接到指定商超兑付,小区定时定点回收也可根据居民意愿直接支付现金或兑换生活用品,回收利用率由刚开始的不到30%提升到目前的65%以上,废玻璃、旧衣物、泡沫等低价值物回收量占比超20%,有力推动了源头减量和资源利用。
推动示范创建高质量覆盖。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今年我市65个省高标示范小区(含17个省民生实事项目小区)、33个示范村、4个示范片区创建实现了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新增84家示范机关单位、40家示范国有企业,实现两个100%全覆盖,全市11家农贸市场示范创建率达100%,市行政中心食堂创建成省级一星级公共机构“绿色食堂”。同时,建立“执法+分类办、执法+社区、执法+物业”等联动机制,开展常态化联动检查,结合多轮省高标示范小区“回头看”检查,现场交办、督促整改,1-11月生活垃圾领域共立案查处1123起,教育劝导1189件,发出书面整改通知书1175件,不断巩固提升垃圾分类质效。
■通讯员 盛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