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镇企业到跨国工厂,从缅甸到越南,近年来浙江华盛服饰有限公司“走出去”的脚步愈加稳健。但纵使藤伸千尺,它的“根”始终在新仓这片土地上,深耕不辍。
“地瓜经济”的理念,新仓早已有之,华盛服饰便是其中的先行者。“作为传统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遇到了很多困难,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便是其中一大难题。”浙江华盛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计彩凤说,产业转移成了他们的必然选择。2014年,华盛服饰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把目光放向了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缅甸市场,在缅甸投建了生产工厂。
“东南亚市场与我们本土劳动力成本相差较大,就如缅甸,两地用工成本大约差五至六倍,也促使我们把大部分订单放在了缅甸工厂。”计彩凤说,延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他们又将藤蔓延伸至越南,形成了如今三足鼎立的发展局面。藤壮果也硕,在华盛服饰如今的版图中,缅甸工厂生产量占了二分之一,而新仓本土和越南工厂各占四分之一。而在华盛服饰未来的规划中,这些藤蔓将持续延长。去年华盛服饰产值约4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5亿元。
墙外开花墙内育,华盛服饰藤蔓枝茂还在于块茎之壮,牵引的源动力还在新仓。“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新仓各部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指引,也厚植了我们所需的‘土壤’,因此我们始终把总部扎根在新仓。”计彩凤说,一方面,服装产业在新仓积淀深厚,汇聚了他们所需的人才资源、市场资源等要素,尤其是他们近年来所拓展的品牌打造、服装设计等业务,新仓有基础更有优势;另一方面,新仓优渥的营商环境为他们在转型升级、内部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让他们可以安心发展。因此,他们坚持把企业的接单、设计以及面辅料的进出口等放在国内、生产放在国外的发展模式,让地瓜的根茎与藤蔓一起生长。
“地瓜经济”,根壮才能藤茂。近年来,新仓找准“切入点”,将育“根”作为发力点,全力支持各大企业把总部留下来,将生产等环节延伸至外地。“我们打出‘政策+服务’的组合拳,一方面出台了《新仓镇党建引领促进经济转型高质量若干政策意见》,其中就对‘鼓励发展总部经济’进行了明确、加大了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好新仓的区位条件、人才优势等,鼓励企业把研发总部留在新仓,将藤蔓不断向外延伸。”新仓镇副镇长宋磊说。
传统企业选择将总部留在新仓,新落户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愿意将总部留在新仓。嘉兴高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因为新仓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选择落户新仓,将总部留在新仓。高正新材料是国内PVDF流延膜行业的开拓者,目前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生产的光伏封装膜占国内市场总量的一半以上,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对人才的渴求。“新仓毗邻上海,可以很好地承接上海的人才资源,我们企业也在上海跟新仓设立了研发中心。”嘉兴高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说,今年新仓还举办了长三角新材料人才联谊会并成立了产业新联会,人才的集聚优势也让他们看到了更多潜能,为企业“地瓜经济”发展壮大提供更多的人才力量。当前高正新材料平湖总部已成为研发基地和新产品生产基地,获得发明专利近20项,实用新型专利近30项。经过多年“地瓜经济”的深耕,如今高正新材料的藤蔓已经延伸到了湖北、安徽、上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