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藤
当历史的某个时刻,会有不一样的遇见——遇见是缘。相逢一个新时代,再现旧时光里的往昔岁月,重叠的情境,是一种惊艳心底的感觉,那些旧时光阴的故事,随着旧式里弄的老宅深院,无声叙述前尘旧梦……
期待已久的南河头鸣喜桥以东环通区域开放了,有种迫不及待想去一探究竟的想法,那些旧门深锁、深藏在岁月里的往事,会一如往昔呈现在眼前么?
走进熟悉的青石桥街巷,惊喜地遇见,小城故事里所有的美食集锦,在这里让人眼花缭乱。
香泽园米糕店,买了一份紫薯核桃仁米糕,紫色梦幻的天然色彩,绿色的南瓜子仁、核桃仁和葡萄干,轻轻咬一口,浓浓的米糕香溢于唇齿间,瞬间感觉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走进莫氏文人面馆,外面几乎想像不到这是一家面馆,浓郁的文化气息,初见以为是展览馆。进入院落里面,帘卷南窗,屏风景致,似是走进宋朝的庭院。
正在疑惑间,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在院落门前轻声询问:“二位想吃面么?敬请入内……”
听闻是面,这样雅致的环境,一阵暗喜,脱口而出一句:“有苏式汤面吗?”
“这里就是苏式汤面,我们在苏式汤面的基础上还加以改良,可以先落座,再点单……”估计这位文人模样的男子就是这里的老板,果然不一样。
一位身着宋朝服饰的服务员过来递上菜单,一看,有红汤、白汤的汤头面条可选,另外自选浇头。
一小碟清炒虾仁,一小碟爆炒腰花,精致小巧。
古筝悠然飘逸,如微雨落叶之声,声声入耳。慢慢一筷一筷吃着麦香浓郁、筋道细滑的面条,尝一口美味虾仁,这样的感觉十分愜意。
“来两碗面条,这里都有什么面?”两位年轻男子揭帘而入,四顾张望,看得出,也是满眼惊喜。
“今天没有面条了,今天我们试营业,面条不多……”身着宋朝服饰的服务员说道。
那两人由期待转为失落的神情,道:“那就改天再来……”
夜幕深沉。后院,一棵爬满老藤的古树,撑开繁茂高大的树枝,随着微风,听见树叶的沙沙声,似是低语,像是诉说。树是有生命的,它生长了百年,在这晚清时建造的院子里,从解放前夕的离乱到解放后的几易其主,唯有它是见证了前世今生,想来,它是有感知的,粗糙纵横交错的纹路里,深藏前世人间烟火里风雨飘摇的记忆。经历一个世纪的风霜雨雪,终得今生今世的宁静致远。
这里的巷弄,深藏岁月里的前尘往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的莫氏庄园(1897年),占地七亩,两千六百平方米的大户人家古建筑庄园。与之相邻的葛宅,占地八亩,可想而知曾经的繁华,仅存稚川学堂依稀可见昔日风貌。可叹断垣残壁犹存,那堵高墙内已无宅院深深……
说起葛宅,我曾写过《葛宅往事》,这里不多叙了,烽火连天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建筑精美的葛宅毁于战火,传朴堂藏书楼被毁。
葛氏数代教书育人,葛氏后人已誉满天下,平湖的稚川学堂就是百年传承
南河头古宅深院诸多,庭院深深。那些老宅院落,解放初期由房管所分给寻常百姓人家居住,七十多年过去了,人们早已忘记那些曾经有过的故事,老宅的历史被渐渐淡忘……
从《金平湖下的世家大族》里了解,南河头有那么多历史云烟里的故事,揭秘岁月深处的人间往事,真实再现老宅前世今生的秘密,起源、家谱、族人,一一细说当年。
漫步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脚下的每块青石板都有来历,发现几块刻字的石碑,字迹已模糊不清,却依稀可辨有个“墓”字,那是几十年前,或者更久远的时候,从某个地方移到这里的。一块石碑,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痕迹,就有一段人间故事。
见一店铺,匾额上题“碎银几两”,觉着有些好奇,这里并非银器铺,不知楼上是有些什么?上了二楼,果真是让人迈不开腿了。见着那古人制作的银簪子、银锁片、银镯子及各种银器,精美绝伦,寓意深长。想来这些银器,经过漫长的岁月,沾染过古人气息的旧物,更多了神秘,使人生出许多想像。
人生,只是茫茫宇宙、历史长河之中的一粒微尘,转瞬即逝,人的一生,就是经历,许多事物都是过眼烟云,懂得,心境早已释然。
微雨的日子,黄昏院落,坐在轩窗下,静静喝茶,看书,听雨落,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胜过去远方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追寻诗情画意。
在这青石板的街巷里,遇见江南,遇见光阴里的故事,走进岁月深处,寻觅那年,那人,探寻那些人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