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倪雨伦
通讯员 杨秀美
本报讯 农贸市场提质改造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关群众“菜篮子”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今年,我市积极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项目,在改造提升中强化民生属性,充分解读民生需求,立足细节开展精雕,打造了一批让群众满意、商户满意的优质菜篮,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近日,记者来到新埭集贸市场,新改造的停车场十分引人注目。据了解,升级后的停车场占地近5000平方米,能容纳200多辆汽车停放,解决了居民购物停车难题,还设置了20多个电动汽车充电桩,为居民提供便利。“我在镇上经营一家炒菜馆,每天都要来市场上买菜,以前没地方停车,要拎着一大包菜走好远,现在有了这个停车场,车子直接开到市场门口,方便多了。”新埭镇香满园常菜店老板高先生说。与此同时,北门农贸市场将西北侧空地改为停车区域,凌晨用于海水产批发,收摊后用于经营户和消费者停放车辆,一地两用,同时解决了海水产马路市场经营混乱和消费者、经营户停车难的问题,进一步放大市场民生属性。
今年以来,我市各农贸市场纷纷增设共富摊、平价摊、寄售摊,为自谋创业群体、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提供渠道,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南门菜场、宏建农贸市场、林埭农贸市场等7家市场已完成10个共富摊、平价摊、寄售摊的建设,预计这些摊位将在一年内为低收入农户创造近70万元的成交额。广陈、独山港两镇农贸市场签订“农海合作”共富合作协议,独山港镇渔民可以在广陈农贸市场的共富摊位上销售海捕、养殖水产,广陈镇特色农产品也同样可以在独山港农贸市场共富摊位上销售,进一步拓展“共富摊位”的受益范围。
除此之外,农贸市场“数字”加码,更是提高了年轻群体的适配度。“我们每个经营户摊位上方都安装了经营户显示屏,上面有支付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付钱。有了这个移动支付,年轻人也愿意来市场了。”三号桥菜场蔬菜经营户王阿姨说。据了解,我市在智慧农贸全覆盖打造中已安装这样的显示屏1200余块。今年的改造提升注重突出智慧变现,将数字化成果融入服务民生、提升市场管理中,通过“互联网+”实现食品信息可溯源化、支付方式快捷多元化、市场信息公示及时化,大大提升了市场智能化经营和管理水平。
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展区,突出更浓家乡味,农贸市场无形中成为了展示平湖味道的重要窗口。在徐埭农贸市场买了肉,工作人员可以帮消费者免费制作本地特色灌肠;林埭农贸市场里展示着“八大碗”本帮菜的样品和制作方法;新埭集贸市场数字化展销中心里销售着水月湾的大米、三丰的腌姜;钟埭农贸市场里摆放着老钟埭的特色米酒,展示了钟埭“三油”的制作技艺。除了这些,平湖糟蛋、赵氏糕点、阿奴杜瓜子、老鼎丰酱油等都可以在各大农贸市场里找到。这些特色农产品展示区,展示着各地独有的家乡味道。老一辈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儿时的味道,年轻人可以在市场上感受到传统的家乡味道,同时,这些特色农产品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不仅要“换新装、重颜值”,更要“强心脏、优服务”,我市在本次改造中紧紧围绕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开展工作,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