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论苑

“双循环”背景下县域高质量利用外资的提升路径探究

——以平湖市为例

■ 市委党校 孔 亚

一、高质量利用外资的现实基础

三、新发展格局下平湖市高质量利用外资的提升路径

二、平湖市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的实践情况

2003年来,浙江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5次视察平湖,其中4次对开放型经济作出了重要指示。今年,浙江省委提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在政策指引下,平湖充分发挥“两海”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连续23年进入全省利用外资十强,探索出一条招大引强、链式招商、国别集聚的特色利用外资的道路。

改革开放后的前30年,“两头在外”、扩大和利用外需的政策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同时,外资和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有较高比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资本与技术约束,缩小了同他国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但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国际经济大循环动能已经明显减弱,亟须转变发展思路,党中央准确分析判断,适时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意味着放弃国际循环,而是通过利用好国内大循环,提升国内市场的韧性,带动国际国内两个循环,让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其中高质量利用外资是关键环节。外资是联结内外循环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不仅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推动国内大循环畅通,而且也推动内循环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循环,此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高质量利用外资提出了新要求。

(一)外资是“双循环”的重要连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利用外资将积极发挥其内外循环共赢的枢纽作用。

1.外资在国内经济大循环中的作用。在国内循环方面,一是有助于我国企业引进和应用国际先进技术,推动价值链升级。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将先进技术转移到中国主要产业, 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特别是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参与到了研发本土化的进程,在我国境内设立研发中心,发展总部经济,带来了技术外溢,对本地企业的技术能力与管理理念都有促进作用;二是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培育壮大国内市场。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投资消费品产业, 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满足居民消费者需求。另外,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吸纳就业,创造就业机会。

2.外资在国际经济大循环的作用。相关资料显示,一个国家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参与度与参与层次的高低以及获得的国内增加值的多少,与其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有着密切联系。新时期高质量利用外资有助于我国构建完整供应链,成为全球价值链或产业链的一个环节,保持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形成投资与贸易循环,畅通国际经济大循环。

(二)新发展格局下利用外资的新要求。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利用外资的目的、方向、结构等都发生了变化,要适时调整利用外资的整体思路。

1.利用外资目的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过去吸引及利用外资主要是为了获取资本要素来弥补资金缺口,如今我国已有相当规模的资本要素,但是高端技术、人力资本和品牌等高端优质生产要素仍然较为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大循环的发展,亟须通过外资引进带来新鲜血液,提升本地科技创新能力,以攻克卡脖子技术为目标。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外资引进不仅注重技术的引入,还要从跟跑向并排跑甚至领跑转变,不断模仿创新,弥补关键核心技术短期内难以自主供给的不足,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断点和堵点。

2.利用外资的方向转向释放内需潜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从注重引资规模向注重引资质量转变,从过去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留下来”并重转变,着力提升本土经济。随着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际政治格局加速重塑,我国外需市场面临收缩风险,中国加快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步伐,会吸引更多以中国国内市场为导向的外资企业进驻。因此,鼓励外资企业在中国研发、生产和销售面向中国市场的高端产品、提供先进服务,同时带动本土企业供给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推动高端消费市场的发展,加快消费升级,拉动内需增长,助力国内大循环发展。

3.利用外资的结构转向引进高端产业链。当前一段时间是我国经济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向高端跃升的关键期,外商投资企业投资结构要进一步优化,推动外商投资企业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贸易结构优化,拓宽全球价值链分工,促进国内外资源更加紧密融合,实现产业更快、更好地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自1986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平湖引进外资已有37年历程,特别是2003年“八八战略”提出后,平湖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的路子,贯彻对外开放的理念,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利用外资连续进入全省十强。平湖外资大好项目集聚度较高,特别是总投资过半数的企业为超亿美元大企业,形成了“以港台为基础、以日资为特色、德资等欧美发达国家为新增长点”的外资来源结构,另外,制造业始终占据着平湖市外商投资的主导地位,总体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和服务业为补充,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外资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平湖经济增长提供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创新、经营理念提升,加速了平湖对外开放的进程。

(一)高质量发展引领,打开利用外资“新局面”。一是完善政策激励体系。平湖市围绕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抢抓招商机遇,出台了《双招双引“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平湖市持续推动开放型经济稳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23年全市“招大育强”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先后开展招商引资大竞赛、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双招双引“五百行动”、招大育强等专项行动,提高增资奖励额度、增加“招大引强”项目奖励等营厚招商氛围。二是提升平台园区能级。外资引进的过程中,平台的打造也尤为重要。2015年以来,浙江省分三批先后建立17家国际产业合作园,其中,平湖市的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和中德(平湖)产业合作园均入选省国际产业合作园创建培育名单。平湖市重点围绕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独山港经济开发区、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三大主平台进行能级提升,按照“巩固日韩、拓展欧美、主攻德国”的外资招引策略,不断加强中日、中德两大产业园建设,特别是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园区扎实推进供应链创新链本地化,为外资招引、落地、留下提供平台保障。三是建强招商人才队伍。注重专业招商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从全国一流大学引进英语、德语、日语、韩语等外语人才,配强配优招商队伍,逐步解决招商员待遇和优秀招商员身份问题,打造一支“懂经济、懂产业、会招商、会服务”的精英招商队伍。

(二)升级招大引强思路,开启招商引资“新模式”。一是瞄准“境内+境外”,积极拓展项目源。一方面,我市积极组织招商团开展“走出去”招商,先后在日本、德国设立招商联络处;另一方面,以“北上深”等为招商主阵地,每年组织举办产业精准招商推介活动。全面排摸一批有潜力或有增资意向的外资企业,协助有增资意愿的企业加快办理手续,实现存量再挖掘。二是紧盯“产业+项目”,精准对接链式招商。“1212”是平湖现代产业集聚区,也是产业链招商的重点,围绕“1212”产业体系,紧盯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各环节,瞄准全球产业头部企业,创新提出“四群八链”产业集群,通过“十个一”产业链招引工作机制,招引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对产业链核心项目和产业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链条补链项目进行精准引进。依托全省唯一日商投资园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激发日资“葡萄串”引资效应,不断扩大高端制造业零部件本土生产配套能力,让日资企业产业对接本土产业链,提高外资本土市场粘性。三是立足“专班+渠道”,主动开展招大引强。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目标,建立招大引强工作专班,瞄准外资总部经济,将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著名跨国公司和超亿美元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方向。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组建招商突击队开展驻点招商、“一把手”外出招商,全力以赴找资源、寻客商、拓渠道,推动外资外贸实现稳定发展。面对后疫情时代外资新动态,启动“星期六招商”,市领导和“一把手”全部外出参与招商。探索创新拓宽招商渠道,以“中介+基金”模式充分挖掘招商中介资源信息,实现借力招商、合作招商,探索推广“基金+基地”招引模式,打开市场化招商新局面。

(三)高水平开放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新境界”。一是立体化服务供给。组建由经信、公安、科技等涉企部门组成的外资企业服务联盟,一方面,线下打造县级涉外管理服务中心和“人才之家”“两合一”综合服务体;另一方面,线上开发浙里外国人来华“一件事”服务应用,一网智慧导办,进一步实现涉外事务办理“零次跑”。二是多样化要素保障。持续打好税收政策扶持、地方经济补贴、产业联动发展、配套服务提能的鼓励增资“组合拳”,创新推出“链主”企业发展补助政策,并积极搭建产业链对接会、亲清沙龙等平台,聚焦增资扩股,激励外企主动将利润转增资,加快本土自我增值。在全省率先开展“标准厂房”“定制厂房”建设,针对外资标准,按照企业需求,为入驻企业量身建造高标准的厂房,配套完备基础设施,让更多企业实现投产、运营无缝衔接。创新“双元制”产业工人培育模式,保障外资企业用房用工需求。三是全程化跟踪服务。定期开展走访服务,持续为企业外籍高管、专家申请商事活动入境邀请函,保障了重要项目洽谈、在建项目推进、企业正常运作。在居住生活、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方面实现一门受理生产生活全方位配套服务。一系列的暖心服务举措,使得平湖外籍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增强外资企业在平湖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有的国家“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和成本上升、风险上升的趋势,不少外资企业忧心忡忡,普遍存在“不敢进、不敢投、不敢干”的观望心态。新发展格局下,平湖市高质量利用外资要积极发挥县域内外循环共赢的枢纽作用,从外资引进与提升本土经济相融合、拓展外资来源与优化外资结构相结合、创新引资方式与转变招商模式相促进以及营商软环境优化与硬环境改善相协同几个方面提升。

(一)外资引进与提升本土经济相融合。利用外资已经逐步走过1.0、2.0与3.0时代,进入到4.0时代,如今,外资在双循环机遇中本地化成为大趋势。县域利用外资要紧跟时代步伐,主动融入和参与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转变,让外资能够更深入地绑定本地供应商,实现外资产业链本地化,提升本土经济发展水平。一是精准开展“引进来”。注重利用外资总部经济以带动本土经济发展,培育更多本土的产业链“链主”企业,依托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独山港经济开发区,扩大日资集聚优势,在强化产业链招引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可把握欧盟国家制造业向外迁移的机遇,瞄准新能源、汽车、机械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需求,承接产业转移。二是增强外资“根植性”。扎实培育壮大本土高端要素,积极培育品牌化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打响当地特色产业集群品牌,以此吸引更多更高质量的外资进入,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外资政策,完善体制机制,让更多外资企业充分参与良性竞争,同时需要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机制,鼓励企业自主研发,保护本土企业的成长。

(二)拓展外资来源与优化外资结构相结合。根据本地产业规划,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先引进当地产业链中的“瓶颈”产业以及能起有效带动作用的产业,鼓励向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外资,特别是针对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有条件采用合资、合作的外资利用方式。一是以产业链精准招商,注重链条式的引资,针对本地产业链的优势挖掘特色,对制造业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加大引资力度,引进一些与之相适配的上下游企业,有效补链强链,弥补产业链空白,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同时对牵动性、关联性强的外资项目重点关注并引进外资,让外资有效地嵌入连接本地产业链,让产业链上下游顺畅运行。二是聚焦利用国别招商,依托国别产业园优势进行招商引资,由于外资来源地集聚发展能够明显减少文化冲突,让企业间形成友好合作关系,有助于以商招商的开展,也能更有效统一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个地区产业基础不同,所以不同国家技术外溢的效应,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为产业发展带来正向溢出效应的外资来源地,并不是仅仅瞄准发达国家引资,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企业同样有契合当地发展需要的领域。

(三)创新引资方式与转变招商模式相促进。2020年以来,疫情导致的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亟须改变传统的引资模式与方式。一是丰富引资方式。要进一步释放数字化改革红利,利用数字化赋能招商,深化线上洽谈、视频签约,例如,开展“云招商”,“云洽谈”,将招商活动“搬”到线上进行,要更加注重区域一体化合作,特别是立足浙江区位优势,抓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加强与上海市、江苏省等地区的投资联动,还要依托系列投资促进活动,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开展开放平台整体推介招商、产业专题招商、国别专题招商、行业龙头招商等。二是培育专业队伍。依托市场化手段公开招聘、培育、培训一批国际化招商人才,在欧美日韩等地和国内外资聚集地开展驻点精准招商,不断壮大国别招商员队伍,针对招商员建立评定机制,落实考核奖惩,在薪资、职位、项目奖励等多方面给予保障。三是创新引资政策, 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对本地有适用价值的引资政策,发挥本地特色优势,提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一些当地存在的具体问题、具体项目上,灵活对待,比如在一些大型外资项目选址的时候,要依据本地情况,参照本地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适度给予外资制造业以支持。

(四)营商软环境优化与硬环境改善相协同。外资企业之所以向某地区投资,关键是看重其在成本各方面的有利可图以及政府的战略策划和推动。因此,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最直接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抓手。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要注重兼顾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治理,在硬环境建设方面,涉及完善宜居宜业配套。加快推进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建设,积极引入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外籍人士就医、子女入学的困难。挖掘平湖本地的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文化基因的国际街区,推动资源要素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吸引餐饮、文化、运动等多元休闲娱乐配套多方要素进驻片区,与周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等公共空间相结合,构建中外居民生活“舒适圈”。在软环境治理方面:一是构建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外语律师人才库和涉外律所资源库,培养一批懂外语的律师人才队伍,优化升级涉外律师法律服务团队。二是打造人才引育高地:拓展高端人才引进路径,依托人才之家、人才服务飞地等进行多平台引育。进一步放大“双元六共”模式优势,面向更多外企,定制培养高技能工匠。加强与市外职业院校的合作,把“订单班”办在市外,将人才引进到市内,更好地为市域内外企输送专业化高技能人才。三是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对具备兑现条件的,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兑现,对暂不具备兑现条件的政策,要及时制订兑现方案确定兑现时限,营造更好的涉外营商环境。

2023-10-18 ——以平湖市为例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93919.html 1 3 “双循环”背景下县域高质量利用外资的提升路径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