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燕
小城平湖,是我的家乡。家乡有一盏灯,名为“西瓜灯”,让我魂牵梦萦,不论我身处何方,那盏灯,总是亮着……
幼儿园时,家里的田还未承包给大包户,暑假里,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数着日子来到田间,学着大人的样子敲敲瓜,再低下头去听听声响。虽然很难辨别这瓜到底熟没熟,但趣味是有了。又过了几年,家里的田承包给了大包户,敲瓜的乐趣彻底没了,又常听大人们说东湖边的西瓜灯特别漂亮,便缠着爸爸妈妈带自己去看西瓜灯。
据传,平湖刻瓜灯的历史至少已有300年,先在瓜皮上雕刻,刻成后再小心地掏出瓜瓤,内置蜡烛或灯泡,不仅讲究“雕、挖、挑、刻、绘”的手法,也讲究灯彩的“光、形、声、色、动”。果不其然,来到南村书堆,绿意盈满了我的眼眶,那是满目流动的翠绿色。近看,瓜色碧绿,透着柔和的微光,西瓜灯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有龙凤呈祥、嫦娥奔月,还有花鸟鱼虾、飞禽走兽、唐宋诗词,一幅幅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图案在灯光的照映下越发精美绝伦;远看,湖面上,个个瓜灯花似锦,盏盏明灯照东湖,一只只流光溢彩的瓜灯静静地漂在东湖里,显得雅致非凡。瓜灯挂满景区,真应了那句古诗——一时开混沌,四面望玲珑。瓜香、水色、歌声、笑语欢聚在这个瓜灯璀璨的夜晚,回家的路上不小心睡着了,一觉醒来,这场瓜灯盛宴好似一场梦,于是第二天吵着想再去一次。
后来,初高中接踵而来,学业日渐繁重,加上学校常有晚自习,于是连着好几年没去看西瓜灯。高中毕业后,去杭州读大学,虽然离家不远,但可惜的是西瓜灯文化节来临之际早已开学,就也错过了好几回西瓜灯节,记忆中关于灯节的记忆也逐渐模糊。直到2019年,一个开学后不久的普通夜晚,我打开央视中秋晚会,当进行到特别节目“观灯游园会”互动环节时,一只只雕工精湛的西瓜灯映入我的眼帘。当主持人尼格买提介绍这些西瓜灯正是来自平湖西瓜灯雕刻师之手时,喜悦的心情笼罩了我,远去的灯节记忆突然开始鲜活起来,自豪感油然而生。脑子一热,订了回家的高铁票。
说来也巧,回家的第二天,一场名为“华灯耀中华”的长三角西瓜灯雕刻创意大赛在明湖火热开幕。这天,细雨绵绵,但参赛选手和观众却风雨无阻、热情高涨。只见一声令下,近千名身着雨衣的刻瓜选手们瞬间进入比赛状态,各个化身雕刻高手,刻刀飞舞、一挑一镂、一刻一刮,皆如有神助。雨下个不停,刻瓜选手们专注不减,我也是看得目不转睛。2个小时过去,比赛终于结束,瓜皮上惟妙惟肖的刻画让人叹为观止,幼时对西瓜灯的无限渴望仿佛在这一刻完成了闭环。
时间的齿轮不停转动,工作后我才真正明白西瓜灯文化节的意义——庆丰收。瓜事年年兴旺,瓜灯岁岁添彩,在这个平湖人自己的“新年”里,不仅有着对当年经济文化大丰收的喜悦,更有着对来年大获丰收的美好期盼。年年西瓜灯节,岁岁灯不同,次次期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