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辰辰
又是一年秋天,9月的平湖,到处弥漫着灯节的喜悦。神采奕奕的“西瓜娃娃”矗立在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招徕着广大游客;夜幕下,东湖含珠凝晖广场上,“我爱平湖”造型熠熠生辉,湖畔盏盏瓜灯绽放;绚丽的西瓜灯主题星空长廊在明湖惊艳亮相,与周围CBD楼宇灯光一起点亮南市新区的夜……
西瓜灯文化节总有让人留念的记忆,是传统美食展的那抹热气腾腾,是南村书堆、莫氏庄园、南河头廊下的那盏西瓜灯,是服装设计大赛上的创意触碰,更或是我们自己独特的灯节回忆。打开记忆的阀门,回忆我与灯节的相遇,那还得追溯到幼年时家里围坐在一起吃着西瓜,大人们向我科普着平湖西瓜灯。
二三年级时,带着几分跃跃欲试,我在学校报名参加了西瓜灯雕刻大赛,买了木质刻刀,和妈妈一起苦修基本功。那个夏天,为了刻瓜灯,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刻瓜灯、吃西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技术越来越好,日子也终于滑到我们在东湖畔参加西瓜灯文化节瓜灯雕刻大赛的时候。还记得西瓜灯上的主要图案是妈妈选的,似乎是一个“米老鼠”造型,因为可爱也比较好刻,首先拿复写纸把图案印到西瓜上,然后用刻刀采用阴、阳两种方式把线条勾勒出来,我主要就干一些简单的边角活,刻完以后就要开始把整个西瓜挖空,挖出西瓜瓤来吃的时候可满足了。记忆中那回虽然没拿什么奖,但后来发现南村书堆更换的西瓜灯里有我们刻的那只,那一瞬间的激动和自豪至今难忘。
再后来,伴随着我的成长,灯节的消息每年都在耳畔回响,刻瓜灯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了,甚至有了长三角千人千户刻瓜灯的规模。那一盏西瓜灯,早已成了平湖人独特的精神记忆。
等我回到平湖工作后,作为记者在灯节前夜被派到水洞埭、莫氏庄园,还有东湖蹲点,随着夜幕降临,璀璨的西瓜灯再次亮起,看到爷爷奶奶抱着孙辈观赏瓜灯,介绍平湖西瓜的历史,又恰好想起了幼年的我。
那几年,作为记者,我有了在现场报道刻西瓜灯活动的机会,看到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刻瓜灯,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捧着西瓜,在父母的轻声细语中,大手小手一起握着刻刀,既享受到了亲手在西瓜上雕刻的过程,又欣喜于自己能完成作品的满足。有时候,雕刻过程中一刀划进了西瓜内部,红色的瓤从缺口露了出来,孩子们也是嘻嘻哈哈,甚至还现场吃起了西瓜,而一旁的父母们倒是想继续努力一把,换个瓜继续刻着。不管最后有没有成功刻出成品,现场的气氛是热烈而欢乐的,这种气氛下我感受到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现在,我又变成了灯节的参与者,每年秋天总能见证“两湖一街区”换新颜,而刻瓜灯的场地从东湖、体育场又搬到了位于明湖的市民文化广场,不变的是那一盏瓜灯里浓浓的情感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