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故事

在骑行中感悟快乐

一行行车辙,划过城市与乡野。一道道身影,掠过青山与绿水。目光所及之处,是美好

山河,更是心之向往。有这么一群人,带着满腔的热爱与激情出发,踏遍千山万水。他们就是平湖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的成员们。

从2008年由三五好友组成的“甲骨文车友联盟骑行”QQ群到如今已建立三个微信群,拥有上千骑车爱好者。作为平湖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的秘书长,林海娟见证了一个协会的成长与蜕变。她说,她把协会当成孩子来“培养”,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看着它越来越好,她的心里也越发骄傲与满足。

骑友圈里都喊她“蛋黄”。初见“蛋黄”本人时,你便会深深被她身上所散发的自信与从容所吸引。骑行带给她的是快乐,更是一场与自由的深度对话。天气晴好时,每日清晨5时许,“蛋黄”便会骑着她的爱车肆意感受微凉的晨风在脸庞吹拂,环绕在乡村田野间,不再受制于拥挤的人群和车流。“早上骑完车回家,洗个澡就觉得整个人都神清气爽,再开启一天的‘搬砖’生活,效率都高了不少。”“蛋黄”说,骑行这件事,她已经坚持了15年。

回到2008年,那时的“蛋黄”还是个室内健身爱好者,在朋友的介绍下接触到了骑行这项户外运动。2009年,是她的首次环青海湖骑行,骑着单车,看遍沿途美景,让她热爱上这项运动。随着骑行次数的慢慢增加,“蛋黄”也逐渐掌握了骑行的相关技巧,从一开始只能骑行三十几公里到慢慢能骑行上百公里。在骑行过程中,她也认识了更多同行者。

身边的骑友越来越多,“蛋黄”和朋友们就想着“要不成立个组织,把大家认识的骑友都团结起来”。于是,就在2013年底,平湖市自行车运动协会成立。10年来,在一群对骑行充满热爱的人的经营之下,协会从一支几十人的小团队,成长为上百人的组织,也吸引了不少骑行爱好者一同参与活动。其中,老年组就有来自市老年体协、当湖车队、快乐骑行队等队伍的队员。每周两到三次的晨练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蛋黄”本人也乐于挑战自我,就在今年6月,她走上了新疆——西藏骑行之旅,向骑行界“天花板”发起冲击。凭着满腔热血,用时一个月,她骑着单车实现了内心的梦想。登上珠峰大本营的这一天,是她这趟骑行之旅体会最深刻的一天。“最难的就是上珠峰,基本骑1公里就要歇一会儿。”“蛋黄”说。去珠峰大本营的骑行路来回约有100公里,其中一半都是上坡。下坡时她还遇到了冰雹和狂风,落下的雪珠砸得脸生疼,山里还有一阵阵的大侧风,吹得人快要崩溃。但当她骑完全程,看过赛里木湖、阿里无人区等震撼人心的美景,切身参与当地婚礼、赛马节,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后,“这一趟不仅是对我骑行经历的提升,更是一次人生经验的加持。”“蛋黄”说。

组织变得庞大,如何发挥它的力量是萦绕在“蛋黄”脑海里的一个问题。今年,在由平湖市自行车协会主办的第五届环平湖骑游大会中,500多个参赛名额在报名通告发出去2天就全部报满,来自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选手齐聚平湖,用骑行感受平湖之美。一场大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协会成员们的辛勤付出。“为了使骑友们的骑行体验更好,我们在赛前做足了准备。”“蛋黄”说。三个多月的时间,探路、完善路书、安排开道车、设置救援队等步骤都由协会的成员们共同完成。比赛规则的设置也十分有趣,不按完成赛道的名次顺序发放奖励,而是提前随机抽取名次并告知骑友,在骑友完成比赛后才知道是否幸运地抽中奖励。在完赛奖牌的设计上,也是别出心裁。“今年我们的奖牌形状是头盔,之前设计过车座、脚蹬等,以自行车的各个配件为主,想到最后参加比赛的骑友们用奖牌可以组成一辆完整的自行车,就觉得非常有意义。”“蛋黄”说。

协会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团结友好。在骑行拉练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落下任何一人。有骑友的车爆胎了,抑或是车链坏了,带队队长都会组织其他骑友们停下并帮忙换胎等。在参加比赛时,有队友摔车了,其他队员也毫不犹豫放弃比赛,第一时间对队友进行救助。

这样一群骑行者,成了平湖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更多的人受他们感染,开始尝试这项运动。随着平湖的绿道越来越多,骑行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这几年,平湖的骑行氛围越来越浓厚,可以说成为了一种‘平湖模式’。”“蛋黄”说。

骑行,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坚持,更是一份热爱。“我们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新朋友加入,跟我们一起健康运动,快乐生活。”“蛋黄”说,动起来很容易,坚持下去却不简单。他们会保持初心,将这一份热爱继续传递下去。

2023-09-19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85944.html 1 3 在骑行中感悟快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