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百年樟树 挺拔昂立

——记俞也山老师二三事

□ 平 杭

去年我在视频里看到俞也山老师与几位学生在亲切地交谈,他满脸慈祥,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我感慨万分,他哪像是一位百岁高龄的老人。

俞老师是我们平湖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位桃李满天下、有口皆碑的好教师。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在平湖中学担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他作为副班主任主动要求承担班级的劳动课。我考虑到他当时已经五十多岁了,并不妥当,但他笑眯眯对我说:“年龄虽大了,劳动一下,身体会更强壮呀。”就这样,他把这份繁重的劳动任务揽在自己的身上了,我只能与他分工合作。劳动课前,他已经了解到当天的劳动任务,然后做了合理的分工。这样,学生到校园农场就能直接分头劳动,井然有序。在整个劳动过程中,俞老师不仅要进行管理,而且亲自参加,重活累活都揽着自己干。拔杂草,碎土块,浇肥料……他样样干,干得满头大汗,湿透衣衫,衣服上也都是泥水。俞老师个子高大,身强力壮,他挥舞锄头,时而高举,时而落下,学生在他身旁高声呼喊:“俞老师,我们要评您劳模了!”看到俞老师这么认真,同学们劲道也更足了,劳动似乎变得轻松了,因此他带领的班级劳动课效果最好。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俞老师的勤奋,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种言传身教,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正是我们现在的师生应该向他学习的!

上世纪80年代初,俞老师已经调入平湖县教育局教研室,任体育教研员了。80年代中后期,由于工作需要,我与俞老师又能经常见面了。因为他当时是嘉兴市政协常委,也是平湖县政协常委兼教体组组长,我是平湖县政协常委兼教体组副组长,我们经常一起交流和讨论工作。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这样一件事: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教育经费还比较紧张,能保证人事经费已经相当不错了。至于教学设施的添置,校舍的改造和新建,基本上还谈不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几位政协委员就经费问题写了提案,意见比较尖锐。俞老师见了提案后就语重心长对我说:“教学经费是应该不断提高的,但现在国家困难很大,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教育经费才能水涨船高,逐步增加。”我听了他的耐心开导,心悦诚服。我们再向其他几位委员作了沟通和解释,大家理解了、想通了,把原来的尖锐意见改为符合实际的建议,最后使问题得到了实事求是地解决。从中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俞老师是一位特别能做思想工作又顾全大局的人。

1987年下半年,全国开始进行教师职称的评审工作,这是一项难度极大,极复杂,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因为这是解放以来,中小学教师第一次评审职称。这涉及每一位教师的教龄、工龄、班主任年限、工作的实绩、教学的水平、专业论文的发表等情况,每位教师都想评上个比较理想的职称,而名额有限。当时每个县、市的教育部门都有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人员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俞老师就是嘉兴市和平湖县的评委,这是教师和领导对他的充分信任。据他说每次上报的评审对象,他不仅要听其所在学校领导的汇报,而且深入到学校,倾听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在评审会议上,他能实事求是地提出被评审教师的优点、缺点,能独立思考表示赞成或反对。有的被评审人员,也希望到俞老师家中谈谈个人情况,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的这种深入调查研究,不和稀泥、不投感情票的公正作风,难能可贵,因此他多次被聘用为县、市级评审委员,这就是我们尊敬俞老师的重要原因!

老平湖中学留存下来的遗迹,可能只有那棵近百年的香樟树了。它现在仍耸立在新华爱心高级中学的东北角。它挺拔昂立,郁郁苍苍,富有生机,而这株枝茂叶盛的参天樟树多像俞老师啊!

愿俞老师健康幸福!

2023-09-13 ——记俞也山老师二三事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84389.html 1 3 百年樟树 挺拔昂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