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仓经验”,从农民中来,自然也要回到农民中去。带动农民共同富裕,是“新仓经验”始终如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新仓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在带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也为农民带来了希望和收获。杉青港村从2016年开始便引进花卉产业,在建成千亩花卉产业园后,又主动转型升级,开展花卉产业“腾笼换鸟”“退低进高”,完善配套服务,不断提升土地附加值,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土地租金、大棚租金等持续上涨。如今,依托千亩花卉产业园,村里每年可有20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
“村集体发展得好了,富民也有了新出路。”朱军说,得益于千亩花卉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村民不仅能进行二次分红,还有了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收入不断上涨。今年78岁的宋阿邱便已在平湖艳英园艺有限公司工作了五年多的时间,主要干些花卉的松土、搬运等活计。“离家近,工资也不错,我们村里很多人都在花卉产业园干活。”宋阿邱说,他算过一笔账,依靠千亩花卉产业园他能有三笔收入,一是村里二次分红的收入;二是土地流转的费用,家里五亩多的土地一年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三是在园区打工的收入,一天100元的收入能让他一年增收两至三万元,让他也觉得很满足。“年纪大了,家里又闲着没事,家门口就能有工作挺好的,比以前种田收入好。”和宋阿邱抱着一样想法的人,在杉青港村有150人左右,借助千亩花卉产业园,农民们平均每人每年能增收25000元左右。
“富民,我们始终坚持多措并举,不仅靠产业支撑、村集体带动,也靠‘先进’带‘后进’,最大限度地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周峰潮说,新仓积极挖掘现有资源,培育更多有经验的农人充分发挥个人在网络直播带货、市场资源衔接等方面的优势,带动更多的农户拓市场、扩销路。
友联村的青春党支部委员金凌超便是众多“先进”中的一员。因为有着多年的农产品种植和销售经验,他一直行进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路上。“凌超帮了我们很多,前期产品滞销的时候,通过网络直播帮我卖货;现在还利用他自己的资源,无偿为我们销售产品,现在我只管种,都不用担心销路问题。”赵芝芳在友联村承包了25亩土地,主要种植玉米、甜瓜、丝瓜等农产品。对她来说,金凌超不仅帮她解决了销售问题,更让她实现了产品的升级。原来,金凌超在销售中发现相对于农户们种植较多的甜糯玉米,水果玉米更受市场欢迎,且利润更高,因此他也向周边农户提出了“种植水果玉米”的建议。今年赵芝芳便在他的建议下,将原来的3亩甜糯玉米拓展至今年的10亩水果玉米,她也期待能有更好的收成。
“我们年纪大了不懂市场,幸亏有凌超这样热心的年轻人,既为我们解决了烦恼,也让我们农民增加更多收入。”赵芝芳说。像她这样的农户,金凌超帮助了不止一个。“相比只扎根于土地的农民,我在市场和销路方面有着更多的经验和优势,我也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帮助农户们一起增收致富,让我们农民的日子也能越过越好。”金凌超对此充满了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