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农业秸秆资源化处置中心前景非常可观,不仅可以消化本地的农业废弃物加快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还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秸秆可加工成燃料,这一方面的市场非常广阔……”见到新仓镇中华村党委书记谢微叶时,他正在向相关企业推介村里新引进的项目,侃侃而谈,自信从容,脸上是对村集体经济壮大满满的期待。
对于谢微叶来说,这个项目就像是他的一个“孩子”,从孕育到养育,他亲力亲为、全程参与。“壮大村集体经济,不能坐在家里‘等食来’,而是要主动出去‘找食吃’。”谢微叶算过一笔账,去年村经营性收入有433万元,但刨去日常各种支出,所剩不多。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主动而为,拓宽发展渠道。
走出去,谢微叶有信心,更有“资本”。“资本”便是他手里的面积为7亩的设施农业用地指标。这项指标因何而来?“村集体土地腾退之后,村集体经济就少了收入来源,如何稳定村集体发展?我们鼓励各村发扬创业创新精神,做好主动文章,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新仓镇副镇长周峰潮说,去年新仓镇就率全市之先,对全镇各个村设施农业用地进行了重新布局,每个村布局有一定数量的用地指标,引导各村书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招引特色农业产业项目,为强村赋能,为发展加码。
村书记变成“招商员”,走出去、跑市场、找项目,成了新仓强村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谢微叶就是其中先行者。自从接触农业秸秆资源化处置中心这个项目后,他一方面和项目方加紧沟通联系,另一方面亲自跑市场了解情况,既到上海、桐乡等地看项目实体运作,也到周边热电厂等问燃料市场需求。做市场分析,制定可行方案,全都是他一手包办。正是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了解到这一产业的前景,便产生了进行全流程生产的想法,便又向镇里争取了7亩土地的指标,在原来秸秆处理的基础上建燃料加工厂,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赋能强村发展。
“当前我们进行前期筹备工作,计划9月底开工建设厂房,预计明年年初就可投入生产。”谢微叶说,该项目将是强村的重要助力,能产生两笔收益,一是村里出资建设厂房所收取的租金收益,每年可至少为村集体增收120万元;二是村里的分红收益,将有10%的保底保障,未来可期。
“创新合作”是“新仓经验”的精髓。创新,拓宽强村新渠道,而合作,则让各方联系更加紧密,实现共荣共生。新仓镇强村公司的成立便是新仓镇创新发展“新仓经验”,推动合作共赢的真实写照。新仓镇强村公司由新仓镇8个村共同入股,共同投资,共同发展产业。强村发展,新仓不仅有思路,更有队伍。为推动强村项目快落地、快进展,新仓实行强村项目强村公司股东领办制,“包产”到人,精准推进。村书记们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领办,充分调动各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一个个“强村项目”在各村书记的带头下逐渐枝繁叶茂。“共富码头”项目就在石路村党委书记张杰的领办下有序推进。“领办项目既感压力、更是动力,项目早一天落地,各村就能早一天收益,因此我们始终以‘早一天也好’的紧迫感,严格按照项目节点,高效推进。”张杰说,目前项目正处于征地阶段,建成后预计将每年带来15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