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乡村博物馆赋能乡村振兴

■谢付良

林埭镇的平湖糟蛋非遗文化展示馆和位于新埭镇大齐塘村的阿海箱包文化记忆馆,最近成功入选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名单。至此我市已建成14家省级乡村博物馆。

所谓乡村博物馆,是指位于乡村范围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重点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向公众开放,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通俗地说,乡村博物馆来源于乡村,生长于乡村,服务于乡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乡村,馆不在大,有“魂”则灵。这“魂”,就是乡村独有的“土而特”。这些年来,我市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因村制宜,突出“一村一品”“一馆一主题”,有序有度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一座座带着泥土气息的乡村博物馆的建成开放,不但成了散布在平湖乡村一道亮眼的人文景观,也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的力量。

如平湖糟蛋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80多年的生产历史,有选、洗、晒、敲、酿、糟、封几大加工技艺,制作完成共需历时6个月,清朝年间曾得到乾隆皇帝“御赐金牌”嘉奖。林埭镇建成开放的平湖糟蛋非遗文化展示馆,作为非遗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窗口,以复兴“平湖糟蛋”为目标,建设历史、制作工艺、名人故事、糟文化等展示区域,在生产端、产品端、文化端、传播端打开“平湖糟蛋”新局面,此次成功入选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名单。

而从各地建成的乡村博物馆看,尽管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但都饱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基因、乡愁记忆、承载着浓浓乡土文化等。可以说,作为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博物馆已经或正在为填补乡村文化“洼地”,缩短城乡文化差距,打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乡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农村美好生活赋能添彩。

要让乡村博物馆持之久远,还需要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瞄准文旅融合、文产融合、学研融合,培育文创、非遗、特产、研学等“博物馆+”新业态。这方面,省首批乡村博物馆——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钟溪酒文化展示馆就有很好的探索。人们来到该展示馆,不仅看得见当地特色杜作米酒的制作流程,也有研学体验的活动场所,通过举办一系列的研学体验活动,在不断传承钟溪非遗文化、保留钟溪乡愁记忆的同时,拓展了乡村文旅融合路径,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眼下拔地而起的乡村博物馆都是各地基于财力、发展定位和本土现实做出的考量。其中,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以及乡村生产生活类主要依靠政府、村集体,非遗保护、特色产业类则更多为个人、企业或工作室创办。怎样才能激活“博物馆+”,或许尚需引入更多的市场化思路。

总之,乡村博物馆,承载乡村历史与文脉,是根植于乡村、留住乡村记忆、文旅融合背景下应时代而生的产物;既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既担负着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等重要职责,又有利于通过“富脑袋”实现“富口袋”。期待平湖各地切实把握好建管用,真正让乡村博物馆逐步实现从“活起来”到“火起来”,走出一条以文润富、以文促富、以文化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2023-08-28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78910.html 1 3 乡村博物馆赋能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