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许欢欢
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坚持将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贯穿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全过程,把法治原则贯彻到政策制定和实施等各个环节,将法律作为对市场主体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根本遵循,着力优化法律服务供给,紧抓涉企政策法治审核,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大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
聚力法律服务供给
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获得感
全市39家商协会与9家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工作常态化。组织开展涉企“法治体检”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深入全市网格内规上、规下、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开展民商事法律风险排摸,着重对风险隐患多发领域提供定制式“法治体检”项目,已累计为10000多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服务。深化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机制,出台《平湖市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机制实施方案》,今年以来共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153次,受理涉企纠纷1230件,调解成功1033件,成功率84%,涉及资金1.85亿元,企业对人民调解满意率97.2%。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3名专职调解员,健全专业市场知识产权解纷体系。
聚力合法性审查质效
赋能高水平营商环境建设
建立政府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查联动机制,促进公平竞争审查程序落实。开展涉及营商环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坚持应废尽废原则,加大力度、直面痛点,将专项清理工作与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紧密结合。发挥法治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全面梳理现行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378件,及时梳理出相关文件82件,要求责任部门逐件提出清理意见,更好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
聚力执法监督协调
营造规范文明涉企执法环境
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机制,与综合执法局、发改局联合印发《平湖市“企优信”市场主体信用修复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300多家企业开展信用修复。统筹全市各部门梳理《平湖市市场主体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及减轻处罚事项清单》,1-5月共办理免罚案件355起,涉及金额148.57万元,减罚案件189起,涉及金额1286.3398万元,其中涉及企业的案件共113件。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开展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印发《2023年度平湖市企业“执法信用”分类分级监管服务实施方案》,以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则来规范一线执法活动,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空间,目前已在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