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晓红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通报表彰了2021-2022年浙江省耕地保护工作19个先进集体和50名先进个人。平湖榜上有名,荣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也是嘉兴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2021-2022年的耕地保护工作中,我市始终秉承“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理念,因地制宜,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切实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不断强化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创新建立耕地保护新机制
我市着力构建耕地保护新格局,从制度着手让保护耕地者不吃亏,让耕地保护优秀者得表扬获实惠。
以奖代补助力粮食安全。出台《平湖市耕地保护以奖代补机制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按照耕地保护差别化补偿的原则,增加补偿资金按因素挂钩方式测算分配额度,包括粮食生产保障、土地执法监察、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管护措施等,使得耕地保护目标落实更加精准化、具体化,创新做法获得省领导批示肯定。在补偿模式上,新的耕地保护机制将普惠性补偿与绩效导向激励相结合,最大限度调动耕地保护主体的积极性。2021年,我市共足额发放耕地保护以奖代补资金6088万元,2022年发放5199万元,惠及全市各个耕地保护先进单位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奖代补资金挂钩因素考核的实行,真正实现了“谁保护,谁受益”的目标,充分调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推动“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保障我市粮食生产安全注入了有力的“强效剂”。
设施农业用地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在嘉兴市内率先出台《平湖市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试行)》,对设施农业用地使用和管理进一步明晰了概念,规范程序、压实责任,将为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有效满足了我市设施农业多样化用地需求,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促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设施农业用地相比于一般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简化了用地取得方式,有助于提振各类经营主体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利于加快推进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设施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
网格田长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先后印发了《关于开展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示范村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的通知》《贯彻落实<关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的通知》,从基本农田扩大到耕地保护、从示范村到全市面上展开,政府成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农民成为耕地保护“第一守护人”,一种“大家管大家用”的共同责任机制逐步形成。全面落实市、镇、村三级田长人员,全市合计4名市级田长、32名镇级田长、75名村级田长和234名村级巡查员,并对全市所有耕地按照网格划分,将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通过“田长制”,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机制,实现保护责任全覆盖。
聚力打造土地整治新格局
我市以市长为组长,成立平湖市耕地保护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领导小组,专班小组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开展。全市班子领导高度重视耕地保护相关工作,市领导亲自带队,多次督查土地整治推进情况。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实地视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一步加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自开展全域土地整治项目以来,我市共有10个项目列入省级试点,其中1个项目列入部试点,总实施区域面积约26万亩。乘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东风,积极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双箭齐发”,强化土地整理,确保占补平衡,重点通过加快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以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的整理,进一步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结构,提升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约化水平。2022年,我市出台了《平湖市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政策意见》《平湖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平湖市2022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计划》,确定整治规模、项目布局和实施时序,细化重点任务和工作清单,实行“项目化、清单制”管理。得益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市空间布局总体不断改善,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稳固夯实,农村发展建设用地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整治修复也得到极大改善。其中,广陈镇龙萌村全域整治获全省26个省级精品工程之一,并获得10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奖励。
虽然我市补充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但仍探索多渠道造地改田新途径,在持续增补耕地数量的同时,以农用地整治为发力点,充分挖掘垦造耕地潜力,改造现有旱地,统筹推进低效园地整理,扎实提升耕地质量。2021-2022年,我市共完成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验收44个,涉及地块2983宗,新增耕地面积2592亩;完成垦造耕地项目12个,面积483亩;完成旱改水项目5个,新增水田面积100亩。我市还立项7个千亩方和1个万亩方项目,项目总面积2.6万亩,达到连片耕地面积2万亩。截至2022年年底,完成连片耕地面积1.8万亩。通过永久基本农田连片整治,形成布局集中连片、农田设施完善、生态美丽良好、适合规模种植和现代农业生产的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有效落实耕地用途管制新举措
积极推进“非农化”整改销号。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成立耕地“非农化”处置工作专班,推进“非农化”问题处置工作。
有效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完成2021年、2022年的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编制。具体项目严格落实先补后占,在调入地块完成各级验收后,用地主体申报并编制耕地“进出平衡”方案。对于上级耕地“进出平衡”政策的征求意见,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修改意见,有效推进政策制定和实施。
严格落实违法用地处置。通过打好“拆、改、用、控”组合拳,推进无违建创建、数字化应用等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我市成功创建嘉兴市唯一“无违建县”,并连续6年稳居嘉兴市综合考核榜首,2022年以全省第四的成绩获评全省“无违建示范县”。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以奖代补激励新机制,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增强执法监管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构筑起坚实的资源基础和保障,交出了一份精彩的耕地保护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