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居丹荔
通讯员 李凤超
【八八战略·故事印记】从一家勉强维持生计的小商店,到如今的民宿、农家乐齐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山塘村宝林私厨的老板娘陆爱红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为“山塘”,但其实一桥之隔,跨越了浙江与上海,陆爱红所在的山塘村就是广陈镇的山塘村,俗称“南山塘”,在2016年之前,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北山塘”天差地别。在经济上,“南山塘”是经济薄弱村,每年村集体收入不到百万元,而“北山塘”基本保持在300多万元;在环境上,“南山塘”就是最传统的农村景象,没有贯通的水泥路,也没有亮到家门口的路灯,村里小道杂草丛生,而“北山塘”郊野公园、枫叶岛等景区风貌秀丽,村里的环境也随着景区的发展变得干净整洁;在社会治理上,“南山塘”因为地处偏僻,管辖力量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北山塘”依托景区管理,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治理水平突出。“那时候,人人都羡慕北山塘,村里的人也基本都出去了,只剩下零星的几家小店,还都是老人看店。”陆爱红回忆道,那时的山塘村,条件差、环境劣、人气低,村里的年轻人也基本都离开了家乡。
2017年,山塘迎来嬗变的机遇。用山塘村党总支书记金建东的话来说,两地的合作与“八八战略”的实施密不可分,无论是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还是绿色发展的生态优势、底蕴深厚的人文优势,山塘都不缺。2017年,借着省“千万工程”、平湖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山塘以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主动出击。“因为两地行政区划原因,差距较大,为此我们找到了最平等的方式,互相以党员同志的身份进行合作交流,拉近了彼此的关系。”金建东说, 2017年,山塘村围绕“古镇山塘”“产业山塘”“水墨山塘”“乐游山塘”“和谐山塘”等“五个山塘”开展精品村建设,在党建的引领下,毗邻两村还实施制度共建,深度融合,共同凝练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机制,共同规划合作项目,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精品村打造,山塘变美了。陆爱红家所在的小店就在山塘老街附近,正是精品村打造的范围。这一年,村里房前屋后的乱堆放清理了,小店门口的道路硬化了,路边包括他们在内的门面也都进行了统一的改造提升。“开个农家乐”的想法在陆爱红及其老公陈保林的心里扎了根。
2018年到2020年,是山塘2.0版本建设的时期,在理念协同、规划协同、产业协同、政策协同、模式协同“五大协同”之下,2018年,两地开启了“明月山塘”跨省景区的共建,统一老街风格,合理布局产业,两地通过友好交流,统一规划,实现错位发展,“吃在南山塘,住在北山塘”成为了当时两地协同发展的独特密码。同时两地经营主体也实现抱团联合,成立了“毗邻农家乐(民宿)联盟”,有效提升两地农家乐、民宿的经营能力。
看着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更是有外来的产业开始落户,陆爱红和陈保林也立刻将“开个农家乐”的想法付诸实际。原本的小商店面积小,不够用,夫妻两人就把自己家的一楼和二楼全部腾空,一楼放上8张餐桌成为大厅,二楼则改成了5个包厢,陈保林还特意去学了一番手艺,两人从小店老板摇身一变成为农家乐老板。
2021年5月,山塘老街复市,山塘村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70多个业态齐聚“明月山塘”,“我们南北山塘的各个不同主体之间还会相互介绍客源。”陆爱红说,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下,南北山塘不光没有形成恶性竞争,反而相互交流,共同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新局面。
新阶段,共同富裕的3.0版本也进入了新的征程。除了早已实施多年的飞地抱团模式,去年,山塘共富草莓园建设并对外营业,全村26户低收入家庭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的形式参与其中,以产业共富的形式,让这些低收入农户摇身一变成了项目“股东”,年底按照股金10%的比例获得了保底分红。而今年,共富工坊项目还将在山塘村陆续展开,同时村里通过建立山塘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承接景区维护工作,接下来将走出本村,进一步扩大村集体收益。同时还将尝试种植、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为“千万村”的目标持续迈进。
如今,“南山塘”“面朝上海,背靠大海”,将毗邻的区位优势变成了自身的发展优势。在环境上,从破旧小乡村成为秀美的旅游景区;在经济上,从薄弱村到年村集体收益超越“北山塘”,奔着“千万村”的目标不断奋进;在社会治理上,从管辖力量薄弱到成为毗邻共建的桥头堡……“现在我们的农家乐一年的营业额预计能达到300万元,周末、节假日都需要提前预约。”随着山塘村的不断蜕变,宝林私厨的生意也从零星的客人到现在的络绎不绝,今年更是将村里的老房子进行了改造,成为了民宿,日子越过越红火。
【八八战略·采访札记】从与上海差距甚大的薄弱村,到如今的两村协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富裕,我们看到了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下,山塘村主动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为地方发展带来的幸福与成就。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