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 儿
十六那年,兰中考落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考对兰这样的农村女孩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因为它是跳出“农门”,变成城里人的唯一途径。
父亲说:“兰儿,再复读一年吧!我们砸锅卖铁也要培养你考上中专!”
但兰死活也不肯复读,她知道这个家实在太穷了。
兰读初二那年,父亲因吸血虫病,脾脏被切除,再没力气下地干活;母亲计划生育做手术时,留下了后遗症,经常因腹部疼痛住院。爷爷早已去世,六十多岁的奶奶有肺病,经常吐血,下面还有年幼的弟弟和妹妹。
由于缺少劳力,几年下来,累计透支生产队五百多元,那时一个男性整劳力干一年农活,也就赚几十块钱,五百元钱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看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兰哪有心思再读书啊!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西北风直灌没有玻璃窗的窗棂,吹得晕黄的灯泡直晃,被烟火熏得发黑的墙面像个黑洞,随时吞噬一切。
兰把弟弟妹妹搂在怀里,瑟缩在灶台前烤火,弟弟妹妹时不时抽泣的声音让她更不知所措,身为大姐的她该怎么办?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兰想哭,但她又不敢哭,十六岁的兰第一次睁眼到天亮。
从此,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每天早早起床煮好早饭,送走弟妹,跟着大人到生产队里干农活,为了挣到男人的工分,她挖沟、打农药、挑担子,干着成年男子才能干的活,家被兰稚嫩的肩膀扛了起来。
当稚嫩的脸蛋被日复一日的风霜印染成黑褐色了之后,兰也褪去了年少时的无拘无束,俨然变成了一个会种地的庄稼人。
尽管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兰还是无法摆脱贫困的现状。全家五口人,只有兰一个人在生产队干活,所以欠生产队的钱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多。
有一次做饭,连盐巴都没有了。兰翻遍了家里所有的抽屉,仅找到两分钱。兰不好意思去小商店买盐巴,便叫十岁的弟弟去买。她望着这两分钱的盐巴,咸咸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改革开放第二年,兰十七岁。一天,兰通过农村广播听到乡里要办一个服装厂,说要招聘女工。消息如同一块大石头,投进了她心里。那晚,兰兴奋得一夜没睡着,兰太想进厂了,她多么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家境贫穷的状况。
但想进乡里的服装厂,有两个苛刻的条件:一是要现场考试,缝制一件“中山装”,测试女工们做服装的基本功,二是上交服装厂两千元钱集资款,那时刚改革开放,办企业融资困难。
现场缝制中山装,对兰来说不是太难。
兰从小就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邻居凤姐是个老裁剪师傅,有时候活多得忙不过来,乖巧的兰就帮着打下手,不知不觉兰学会了缝纫的手艺。
但是交两千元集资款却成了大问题。怎么办呢,兰跟父母亲商量,母亲抱着病体连夜去了上海的姑妈家,姑妈非常支持兰进厂工作,把儿子结婚用的一千元存款,拿给了母亲。
还差一千元怎么办,父亲把养了多年的一头老母猪给卖了,又瞒着兰偷偷跑去血站卖了500毫升的血,要知道,父亲也是个病人。这样勉强凑够了两千元钱。
集资款落实好了,接下来就是现场缝纫衣服考试。
车间里黑压压的,坐满了前来参加考试的女工,缝纫机踩出的“咔咔”声,让兰既兴奋又紧张。
监考师傅严肃地说:“大家听好了,今天考试,完成一件中山装的缝制,做工平整,不能超时。”
兰听了心怦怦直跳,虽然以前经常帮凤姐踩缝纫机,但独立完成一件中山装的缝制,还没有过呢。
想到家庭的贫困,父母的期望,弟弟妹妹的期盼,兰迫使自己静下心来,快点把中山装缝制好。
兰想起了凤姐教的制衣方法:压线、拼幅、收线、回针,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考试。
当兰把做好的中山装交到监考师傅手上时,监考师傅摘下老花镜,仔细看了兰一眼,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周后,成绩公布,得了八十五分,这已是很好的成绩了。八十分以上一共不超过五个人。听到这个消息,兰高兴得蹦了起来,终于可以进厂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过了一天,厂里传信过来说考生的名字弄错了,这个八十五分是另外一个跟兰名字相同的人的成绩,说兰只考了五十六分,成绩不及格,所以不能进服装厂。
兰一听急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她觉得自己发挥得不错,临走的时候,监考师傅还对兰点了点头。
接下来几天,兰不知道怎么过的,她茶不思、饭不想,提不起一点精神,她想,一定要找到那个监考师傅,只有他能够证明自己的成绩。
说来也巧,这个监考师傅,就是邻居凤姐的师傅,那天这位监考师傅正好到凤姐家做客,他看到兰时非常高兴,说:“小姑娘,我对你有印象,那天你考得很好的,通知你去上班了吧?”
兰委屈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监考师傅。监考师傅安慰说:怎么会这样,不过没事,我会回去查清楚的。
第二天,厂里传信来说,兰确实得了八十五分,因为下面有人捣鬼,想顶替兰的名额,违规者已被厂里处理。
意外悄然而至,又无声无息离开。
兰终于可以去服装厂上班了。
兰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厂里;晚上十点下班,再走一个多小时夜路回家。下雨天,道路泥泞湿滑,走得裤子、身上都是泥巴,全身湿透,雨鞋都磨烂了。
时间是挤出来的,钱是靠拼出来的。
兰经常嘴里饭还没咽下,就急急忙忙投入工作。
通宵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厂里急着出货,兰和女工们连续两天两夜没睡觉,冬天后半夜,寒冷和饥饿交杂在一起,那种感觉只有兰心里最清楚。
因为得不到休息,有好几次缝纫机针直接穿透食指,鲜血把衣服都染红一大片。所谓十指连心啊,这种扎心的疼痛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但是兰不能停,她要改变家庭命运,争分夺秒赚钱,所以她拔出机针,用布条简单包扎手指,忍着剧痛,继续缝纫衣服。
希望就像太阳,有了它就有了光。
服装厂做工虽然很苦,但兰心里感觉特别甜,因为她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和未来。
每当把工资交给妈妈的时候,兰是最开心的。因为兰没缺过一天工,干活也是女工中最快的。所以她年年得全勤奖,工资总是全厂最多的,还评上了先进,发了羽绒被和毛毯。
在兰的努力下,两年后家里的欠债还清了,生活条件也慢慢好了起来,爸爸妈妈心情也好了,病也在不断康复,后来弟弟也考上了军校。
而兰,经过生活的磨炼,变得愈加坚强了,现如今已五十有加的她,已搬到城里居住,女儿硕士毕业在大城市安了家,儿子今年也大学毕业即将参加工作。
兰常感叹着:没有筷子,我们就用手抓着吃饭!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