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大伯的担子

□ 杨 健

大伯是村里的老篾匠。那些竹篾条,到了大伯手里就仿佛有了生命一样,像挎篮、簸箕、箩筐这样的家用农具总是在说说笑笑间就编织出来了。

记忆里,大伯每天不是在劈竹子,就是在编篾条,很忙。因为这样朴素耐用、价格便宜的家用农具正是四里八乡的村人需要的。

幼时的我,不知道是腼腆的心理在作怪,还是崇拜大伯高超的技艺,总是因为大伯而感到自豪。

那时候的大伯总是每天早早地起床,挑着担,串街走巷,为人家修补破损的竹制品来挣钱补贴家用。

有一年的冬天,大伯路过村头的一块田埂时,没有留意脚下松软的泥堆,一脚踩上去,滑了一下,把脚崴了,但他还是挑着担子回家了。我看到走路一瘸一拐的大伯,担心地哭了。大伯见我哭了,忙拿出特意买给我的喷水枪,我又开心地笑了。

之后的好几天,我一直都没有看到他的身影,原来是疼痛让他无法行走,才迫不得已休息几天,等稍微好了一点儿,大伯还是挑着担子外出了。

渐渐地,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都去城里打工了。而一些看起来更美观、价格也更便宜的塑料制品逐渐取代了竹制品。

大伯每日挑着满满的担子出去,又挑着满满的担子回来。生意日益冷清了。那些热闹明明还在眼前,却似乎一眨眼就远去了。

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大伯无奈地卸下了跟随他多年的担子,告别了篾匠行当。那天,他抽了半天的烟斗,在屋里走来走去。他小心翼翼地包好用过的各种工具,放在一个木箱里,然后轻轻地在上面盖了一层粗布,看了又看,摸了又摸。

大伯离开村子,进城去打工。他当过保安、干过建筑队小工。每次喝了酒,大伯就会侃侃而谈做篾匠时的生活,他不止一次说过:“竹子的味道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味道!”

前不久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大伯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大伯兴奋地告诉我,他又重新开始编箩筐了。

“大伯,您都是六十出头的人了,怎么还想重操旧业呢?”我不解,更多是担忧, “您还挑得动担子吗?”

“你没看新闻吗?现在全国上下都大力提倡环保、低碳,限制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了,‘失宠’多年的箩筐又开始吃香起来,现在每天都有不少人上门找我呢!”大伯的语气很轻快,也透着自豪:“咋挑不动担子?我又不是七老八十了,我挑着担子跑得都比你快……”

大伯终于又和他最喜欢的竹子在一起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的鼻头有些酸涩。我说:“大伯,您放心,您哪天挑不动担子了,我帮您挑!”

2023-08-02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70420.html 1 3 大伯的担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