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澄蓉
本报讯 气温不断攀升,游泳纳凉成了市民首选。那泳池里的水究竟干不干净?卫生条件到底达不达标?近日,记者重点关注了我市游泳场所水质情况,解答群众疑虑。
记者从市卫生监督所了解到,该部门已经在7月初对我市首批开放的17家游泳场所的水质进行了第一轮双随机监督抽检。日前,第一轮水质抽检结果已正式出炉,结果显示17家游泳场所中,送检指标全部合格的有14家,其余3家不合格的指标主要是游泳池水游离性余氯、尿素、PH。对本轮抽检不合格的单位,市卫生监督所已责令立即整改,将限时对水质检测不合格的单位开展“回头看”监督检查,切实保障游泳场所卫生安全,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放心、舒适的游泳环境。
记者了解到,我市对于夏季泳池水质的监管主要分为主体单位自查和市卫生监督所抽查两种方式。“每一家单位在营业前,都要求进行第三方检测,结果显示合格才能开始暑期档的经营。”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林晓燕说,在7月到8月期间,市卫生监督所会对游泳场所水质抽查进行专项行动,采取多轮双随机抽检,检测结果会及时公布,在解决群众疑惑的同时,保障游泳场所水质的可靠性。
游泳场所的卫生也需要使用者的主动维护。市卫生监督所倡导市民文明游泳,比如入水前先要淋浴,不在泳池小便,自觉通过强制喷淋区和浸脚池,切勿在泳池内吐痰、呕吐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患有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市民,为了自己与他人的健康要主动拒绝进入泳池。
目前,市卫生监督部门也正在推行“畅心泳”游泳场所三色监管项目,市民进入游泳场所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卫康码”即可签订电子版的健康承诺单,同时也可在手机端实时查看全市游泳场馆的水质情况,实现了泳池水质的“随机抽检”到“实时监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