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荣怡婷
通讯员 方 炜
本报讯 非现场执法全过程监管能力切实提高,实现辖区普通公路超限率0.4%、车货总重80吨以上货车得到有效遏制,今年4月成为嘉兴地区唯一非现场执法试点县……翻开平湖交通过去几个月的“成绩单”,一连串亮眼数据彰显出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的硬核实力和强劲动力。
从2018年率先启用非现场检测网络建设,到2023年获得“非现场执法试点县”新身份,在平湖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副队长许伟看来,这一切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我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多年来的经验累积和持续发力。
“以最少人,用最快时间,通过最短距离,完成对目标车辆精准拦截”这是非现场治超的意义所在,也是保道路交通顺畅、护公路桥梁安全的目标追求。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坚持“数字赋能”治理模式,通过完善非现场检测网络建设,采用精准布控应用系统,研发数字路政应用系统,不断完善智能化执法装备体系,拓宽系统功能、应用场景建设,为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交通执法强化“硬件支撑”。2022年开发平湖治超精准布控应用系统,该系统能够利用非现场检测车道、执法记录仪等多平台物联数据,及时发现并精准定位目标车辆,并向驾驶员、企业、执法人员分类别推送超限信息。系统上线数月来,已实现超限预警100%、实时推送100%、精准拦截100%、执法效率提升超100%。
“今年,我们对原有的治超精准布控应用系统进行了迭代升级,升级完成的系统响应速度更快、传输效率更高、失误率更低。”许伟说。三个“更”的背后,是交通运输执法队对智慧执法、精准布控的有益探索与创新突破。
平湖地处浙沪交界,又临港近海,这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同时也是交通执法工作的重点难点。为解决跨区域交通治理难题,我市交通运输局坚持党建引领、机制创新有机结合,通过与上海金山签订毗邻党建合作协议,不断深化互动交流、构筑长效机制。同时深挖毗邻区域红色文化,围绕组织联建、资源联享、干部联动、活动联办等方面开展各项“党建联动”实践,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
为加快“物理整合”,提升协同作战能力,我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积极探索联动执法新模式,以在江浙沪三方相邻交界处建设联动点位,打破区域限制。前段时间,会同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十大队、上海市金山区交通委员会执法大队召开了长三角联合执法示范点建设商讨会,筹备成立全省首个长三角交通运输联合执法示范点——“平湖市——上海金山(西南)片区”联合执法示范点。如今,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示范点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示范点的建立,让浙沪联合执法有了载体平台,将有效促进浙沪两地人员交流互动,实现两地基础信息共享与融合运用。”许伟说。
跨界协同,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交通执法新高地。据了解,2021年至今,我市交通执法队已与上海金山开展跨省联合执法行动1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查处违法行为50余起,真正实现“一块牌子、两地人员、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