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丽
老人们一直说,今年的笋子,来年的竹子。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春笋的季节,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后面的竹园里去找春笋。“清明”时节,竹林中那松松软软的表层,便串珠似地往上“鼓”了起来。可能生态环境好了,在田间觅食饱餐后的小鸟也纷纷驻扎进竹林,它们用那尖尖的嘴、锋利的爪,替尚未出土的竹笋刨松地面,找虫子。如果要想春笋早点冒出来,还可以在竹林里铺上一层稻柴,在松软的稻柴下面春笋会早些时间冒出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竹园间,新笋萌出,如果你静下心来细听,还会听到春笋节节拔高的声音。等清明过了,春笋一下子就耸出来了,竹笋深藏土里时,笋尖呈黄色带黑,肥大鲜美,看似毛茸茸,水灵灵,却有着极顽强的生命力。唐代诗人李贺有诗云:“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谷雨后的春笋,在一层一层脱去包在它身上的冬衣后,浑身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它不屈不挠地向上,厚积薄发,直上天空。小时候,母亲一直说,春笋季节早点睡可以和笋一同长高,一个晚上可以长高一大截呢!不知道是不是一直睡得晚的原因,后来我一直长不高。挖笋是个体力活,所以往往我会去唤先生挖笋,我在旁边捡,不一会儿就收获一蛇皮袋的笋。那个时节,基本上每天都收获颇多。我家的竹园每年都能够收获很多很多的笋,而且都是很好吃的“乌壮头”,黑黑的笋衣,胖胖的身材,嫩嫩的躯干。
春笋时节,家里每餐都有笋,油焖笋、咸菜炖笋、笋烧肉、笋摊蛋,几乎每一道菜肴里都可以放上它……于是乎,我便越发敬仰起春笋了,即便它已预料到自己是人间餐桌上的一道佳肴,必须随时准备着奉献自己,但它仍然无怨无悔地、顽强地向着天空,生长、生长再生长。
基本上在谷雨时节,春笋会越来越少,慢慢长成竹子,而这个时候新蚕豆就会长成了,然后我们会开始煮野米饭,淘好糯米,炒点新蚕豆,放入春笋,再放几块腊肉,一锅香喷喷的野米饭就好了,顺便再捏点“乌巨生”,在老宅的生活就像慢悠悠的童话,心情舒畅,睡眠又好!
竹子有着优秀的品格特质:它经冬不凋,一年四季青翠染绿自成美景,有着刚直、谦逊,不亢不卑的风节,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无不给予了竹子极高的评价和赞美。它的用途也多着呢,除了清明和谷雨时节,在夏天时还可以找嫩竹鞭,打入一个鸡蛋,可鲜美呢!那个时候我们都有灶头,如果没有柴烧了,还可以砍几棵竹子,晒干后还可以当柴来用,特别是那些竹叶,放进灶头煮起来旺着呢!
竹园后面是一条小河,以前家里洗菜淘米都要经过竹园,自从用上自来水后,竹园就慢慢荒芜了。只有在春笋时节,我和母亲会每天去转上一圈。而等到夏天的休息日,我往往会搬个竹椅子,点上蚊香,在竹园里小憩一个下午,还开着老掉牙的收音机。小时候,我会和小伙伴们搓个绳子套在脚上,然后挑根挺拔的竹子,一蹬一蹬地爬树枝,然后时间就一个下午一个下午地过去了。这么多年来,小伙伴都早已各奔东西,只有我还在一味地怀念从前,坚守在老宅里生活。不知道今年的夏天,我那台咯吱咯吱的老收音机,还能继续用吗?
以前总听老人说,竹子盛败与否,关乎这个家庭的兴旺。年过半百的我就越发关心起竹园里的动态,在老宅的每天,我会去看竹叶的多少,然后会知道春笋的多少,观察竹枝的伸展状况,基本也能判断出春笋的产量和竹子的长势来。
我家的竹园是我的精神乐园,让我心安。午夜梦回,老宅和竹园久久不愿离去。有一位作家曾说过:“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根的时代。”如果我的心中有一座竹园,那么,它就是我的路标。我曾经把我的散文汇编成集,取名为《青竹园》,其实竹园是人世生活的一个背景,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公,我的场景我做主,任何时候,它都会成为你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