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海兵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中国著名的民间传奇爱情故事《天仙配》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一棵老槐树成为董永和七仙女相识、相知、相别的见证,成就一段可歌可泣的“槐荫情缘”。掀开历史文化长河,历代文人墨客,对槐树颇多偏爱,古有“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今有“雪色凝脂迎日月,娇姿含露净尘埃。依稀仍记家乡树,美好童年入梦来”一样的槐花,不一样的心境。
《山海经》记载:“东三百里,曰首山……木多槐。”槐树成为人们聚集之处的指代,更抽象为故乡的化身。而记忆中,家乡的槐花随处可见。“五一”假期,我带着妻儿回老家探亲,在外二十多年,还是第一次“五一”期间回老家,也正是如此,才有机会再次闻到老家屋后河边那些槐树的清香。也许是槐树的生长习性,在江南的乡间河边很少见到槐树,因此更增添一份“久违”之感,不由得把我的思绪拉回童年时光。
小时候,河边的槐花树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五月前后,枝繁叶茂,繁花似锦,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诱人的味道让我们心旷神怡。望着那白花花的槐花,风一吹过,犹如一个个小精灵随风起舞。稀奇的我们总会伸手摘下朵朵,把香喷喷的槐花放在嘴里,软绵绵的,就像吃着美味佳肴一样,唇齿留香。小伙伴们追着相互嬉闹,比一比谁的嘴巴最香……
有时放学回到家里,也会闻到槐花香,原来是母亲正在准备给我们兄弟俩做槐花饼。她把已经采摘好的槐花放进开水里烫泡几分钟,然后捞出放进盛凉水的盆子里,再捞出攥干水分,然后放在案板上切碎,加入鸡蛋、虾皮、少许面粉、盐、鸡粉搅拌均匀,锅内加油,并将搅拌好的槐花糊薄薄的摊在锅中,小火,两面煎熟即可出炉。看着我们兄弟俩吃得很开心,妈妈说:“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想想我们小时候那段青黄不接的艰苦岁月,肚子时常处于饥饿状态,可真是多亏了这些槐花树啊!这可是‘救命树’。”当时也不太理解母亲说话的意思,我们只顾一个劲地享受着美食。
“爸爸,奶奶做好了槐花饼……”女儿的声音传来,打断我的思绪。“哎,来了!”我连忙朝家走去。桌上那槐花饼已经摆好,吃在嘴里还是那老味道。现在家家户户生活过得比蜜甜,槐花饼也成为一种“点心”,但是看着父母脸上已经爬满道道皱纹,心中不禁泛起阵阵酸楚……
在古代,槐树被视为科第吉兆的象征;也被人们喻为吉木,是一种精神力量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更是一种长寿树,所谓“千年松,万年柏,顶不上老槐歇一歇”。在槐花世界,它没有迎春花那么引人注目,也不具备海棠花的妩媚,更没有樱花盛开时的烂漫;但对游子来说,“槐花”朴实无华,传递的是一种家乡情怀,一份美好祝福,一丝甜蜜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