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钱澄蓉
通讯员 张丹燕 徐冰艳
本报讯 昨天上午,在独山港镇朝阳河附近,记者看到了这套刚刚“走马上任”的小型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检测站。四四方方的外形、铁质的外表,设置在岸边,乍一看有点像日常使用的配电箱,镇治水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动检测站的下方有一根管道,与河道内的采样端相连。据了解,“水治溯”全域感智系统近期在独山港镇投入试运行,眼前这套设备就是该系统的终端设备之一。
“有了这套水环境质量自动检测站设备,此处河道的水质就能接受实时检测,相比过去人工检测,不仅大大提升了效率,还提高了检测精准度。”独山港镇农业农村办治水办二级主管张晓东说,目前独山港镇范围内,共设有19个这样的检测站,基本实现了重要河道节点全覆盖。设备从3月头开始试运行,目前设置的水质采样周期是4小时一次,实现了独山港镇监测覆盖范围内水环境的24小时在线监测以及水质异常的预警,真正开启了全镇智慧治水时代。
在测试期间,该系统就曾发现了全公亭集镇优胜南区的自建房小区水质出现异常,通过综合研判,确定是雨水倒灌导致。从发现问题,到现场开展响应处置,仅仅用时1天。与小区大部分雨排口是相对唯一和确定的不同,在集镇、工业园区等区域,雨排口的数量非常庞大,而单个雨排口涉及的区块较多,且情况复杂。以往遇到此类问题,在排摸阶段就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和成本,现在有了“水治溯”全域感智系统,通过监测和预警,问题排摸和处理的效率大大提升,同时该系统也对上级现有涉水系统前后端进行了有机融合,大大减少了重复建设,提升了联动反应速率。
其实,“水治溯”全域感智系统不仅仅只有实时监测水质这一项功能,它还包含了异常排水溯源、河道长效保洁预警、生活污水运维监管等11个模块5个场景应用。“系统包含的每一个功能都很让人期待。”张晓东介绍,例如其中的水文水利场景,在将来就能有力应对台风、黄梅雨季带来的内涝问题。过去,台风、黄梅雨季,什么时候开闸、什么时候预排,都要通过人工收集目前水位数据、询问气象部门天气预报,再根据工作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人工预判。今后,系统直接监测水位、联网气象部门的信息库,自动作出预判,向水闸发出各类指令,强大的智能手段将提升相关决策的精准度。
据了解,“水治溯”全域感智系统的功能已全部完成开发。在硬件方面,13个种类的700多台设备已完成安装进度的50%,预计整个系统将在4月中下旬正式启用。“水治溯”全域感智系统是一套领跑全省的智慧治水系统,能实现全域“五水共治”从源头到末端的“一图统览”,推动“五水共治”到“五水共智”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