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今日平湖报

“农头”变“龙头” 增产又增收

新埭镇加快政策扶持发展现代农业助共富

■记者 李雨婷 通讯员 顾秋叶 陶佳迪

本报讯 “多亏了老沈啊,教我们种新品种,还给我们解决了销路问题,拓宽了我们增收致富的渠道,这几年收成都很好。”对钟埭街道大力村的芦笋种植户华保观来说,在平湖市缘绿生态农业科技园负责人沈根付的带领下,自己家的芦笋不仅种得好,价格也卖得好,为他增收不少。

“老沈教我们种的‘特利龙’上市早、产量高,可将3月份上市的时间点提前到1月初,这样价格就卖得好,今年过年期间,收购价格就达到了每斤30元。”华保观说,而且“特利龙”上产周期长,可以一直延续到11月底,比其他品种的芦笋均晚下市2个月左右。而这些都来自于沈根付的“倾情推荐”。

沈根付所经营的平湖市缘绿生态农业科技园是集生产、种植、收购和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型农业企业,年生产各种蔬菜等农产品3500吨。作为新埭镇重点培养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沈根付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不忘将自己的致富经验传授给周边的农户们。“‘特利龙’是我们这几年大规模种植的新品种,有着特早熟、特高产的特点,每亩效益比其他品种至少提高3000元。”沈根付说,在自己成功种植之后,他也将这个品种介绍给了其他的农户们,并提供技术指导,带动更多的人增收致富。

要让更多的农户安心生产,不仅要让他们种得安心,也要让他们卖得安心。在平湖种植芦笋的农户中都有一个共识——“芦笋卖不掉,找老沈!”“我芦笋种得多、种得时间长,这些年积累了一定的合作伙伴,大家卖不掉的时候,我就帮着拓宽一下销路。”沈根付谦虚地说。从生鲜销售到深加工,这几年在沈根付的带动下,平湖芦笋种植户的销售渠道已经全领域拓展。尤其是去年年初随着本土疫情和周边疫情的暴发,眼看着农户们辛辛苦苦种的芦笋面临着滞销的境地,合作商也无法再消化更多的产品,沈根付便一个人装着1万斤的芦笋开车前往山东莒县的深加工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最终成功为平湖芦笋种植户解决了难题。

“龙头”带动,共奔富裕。近年来,新埭镇立足共同富裕,出台了《新埭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扶持政策试行(2020年-2022年)》,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农业主体发展活力,在粮食、芦笋、花卉、果蔬等领域都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并通过发挥他们“领头雁”的作用,带动农户增产、农民就业。位于新埭镇的平湖市煲正香米业有限公司,近期就正在安排一笔面积15000亩的优质水稻订单,将带动全市28户规模种植户种植优质品种“南粳46”,届时可至少为种植户增加每亩250元的收入。旧埭村的千亩花卉产业园,在浙江森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帮助村里“60后”劳动力就业,每年可带动150多户农户重新就业,可实现人年均增收5万元左右。

2023-02-28 新埭镇加快政策扶持发展现代农业助共富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18996.html 1 3 “农头”变“龙头” 增产又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