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雨欣 通讯员 纪亚千
本报讯 “3·5”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在林埭镇又传颂着一个好人故事。近日,在林埭派出所警务室里,村民沈大姐匆匆赶来,见到了捡到她钱包、交给警务室的村民王保根,她内心激动不已,握着王保根的手连声说:“太谢谢您了,您可是帮了我大忙了。”
好心人王保根是林埭镇林埭社区一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见到他时,他灵活地操作着轮椅,激动地向记者介绍起当天的情况。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拾到物品,前两年他就陆续捡到过手机、市民卡等物品,林埭派出所的民警都称他为“热心的老王同志”。
王保根在他21岁那年,背部总神经意外受损,导致双下肢瘫痪,只能坐轮椅,但是生活的不幸并没有压垮他,靠轮椅走动的他性格爽朗,没有一丝悲观的情绪。虽然脚不能行走,但他的善心不囿于一方轮椅,在林埭镇是出了名的“热心人”。疫情期间,每次在全员核酸的前一天,他都会开着电动轮椅在大街小巷用喇叭宣传核酸检测时间。从此,提着喇叭、坐着轮椅的王保根成了林埭疫情防控中一抹特殊的红色身影。平日里,王保根热心公益,参与反诈宣传等社区活动,并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与小区环境整治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宣传者、监督者。社区有需要,一声“到”总是回响在耳畔。“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王保根说。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全身心投入社区服务,早已忘却自己也是一个需要别人帮助的残疾人。
以微小的力量奉献社会,让王保根感到幸福和满足。“我希望我做的小事也可以感染别人,让我的家乡变得更加温暖。”在服务群众中,他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林埭镇打造“龙乡公益坊”志愿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让王保根这样的热心人士积极参与进来,成为他们与外界联系的桥梁,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近年来,像王保根这样的好人好事在林埭镇频繁上演,而这也离不开镇街道的支持鼓励。
在王保根家里,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摆满一桌,都被他贴心收集了起来,有优秀志愿者、垃圾分类最美志愿者、市十佳崇孝尚德家庭……荣誉虽小,但却是对他莫大的鼓舞。近年来,林埭镇积极弘扬好人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彰显传统美德、助力社会发展的“林埭好人”,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展示林埭精神风貌的重要标杆。林埭镇还通过开展一次好人评选、组织一批好人事迹宣讲、创作一批好人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表彰好人、传播善举,让好人好事成为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