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回望

□ 张勤华

春节假满,儿子启程出发,车开出几百米,儿子从车的反光镜里看到老家的一排房子,忍不住停下车来,把反光镜里的一幕定格在相机里,也定格住了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回望,因为留恋,因为不舍。这一眼回望,触动多少的泪目,揪起无尽的思念。

儿子说:“我很快就回来的。”可每次总是匆匆回又匆匆走,春节几天也很快过去了。其实,和乡下老家其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相比,儿子在老家住的时间算长的,回来次数也是最多的,每次回来总会把能做的家务都干好再走。儿子说:“要养成每个节假日回来的习惯。”平时在外,他也会每天挤出两三分钟的时间进行电话问候,和我们聊天,告知在外工作的情况。天气变化了会提醒我们增减衣服,叫我们休息好、吃好点。

其实父母期望孩子的不只是回家团聚、回家帮爸妈打扫卫生、洗碗刷锅、做好家务,父母最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在能力上有所提升,事业上有所作为。

昨天在腾讯新闻上看到一文:《过年│习近平父母心中“最大的孝”》,说的是习近平不能出席家人为父亲举办的88岁生日宴。其中,我听到一段习近平母亲打电话和他说的话:“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习近平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他的心中有大爱,但在母子亲情上、在妈妈心里却永远是孩子,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

我也认真阅读了下面几则“绘学习”的小故事。讲的是习近平五六岁时妈妈用“岳母刺字”教育他“精忠报国”;父亲习仲勋的言传身教,不管当多大的官都要和人民群众在一起,要平易近人;那一张和母亲牵着手的合影,表达的是从青年时代出发,走得再远,回头望时,手牵着的还是父母,原点还是家庭,这是永远走不出的风景,亦是走不出的牵挂。

由此想到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遗传基因很重要,后天的培养更重要。每个孩子都是可塑的,怎样的成长环境、怎样的教育,会影响一个人形成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长大后怎样去选择一条人生道路。儿子单名“铖”字,就是希望他小时候健康成长、少年时读书成才、青年时事业有成。

假期总是短暂的,新的一年我们要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新的一年我们将有新的行动、新的目标、新的追求。往年没有实现的,新的一年要努力实现;往年没有做好的,新的一年要做得更好;往年来不及做的,新的一年要合理安排时间。

母亲的目光会拴住孩子的心,母亲的目光更能激励孩子奋发向上。新年伊始,每个孩子从家里出发,每一个青年都要奔赴建设祖国的各个地方、各个岗位,所以不用伤感、不能流泪,出发是为了更好地归来,新的一年定不负所望。

2023-02-22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18085.html 1 3 回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