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白发与青丝辉映

□ 梁种玉

“白发与青丝辉映,汗水把梦想滋润。”那是30年前,我应我任教的平湖中学1993届高三(1)班黑板报约稿所撰写的短散文《事业》中的句子。如今读来,依然会涌起羡慕年轻人、追求事业成功的激情与冲动。开学前夕,校领导嘱我作为退休教师代表,于2月6日上午在全校教职工新学期开学大会上,如以往给青年教师作讲座那样,就平湖中学的优良传统、师德师风、自己一生从教的经历、教育教学的感悟,作简要的交流发言。

不由回想起工作室创办的日子。工作室内有15个展橱,每一个展橱上都立着一块小的展板。走进工作室,在最为显目的第一个展橱的小展板上写着这么一段话:“我羡慕年轻人,年轻人拥有年轻,年轻是人生最可宝贵的。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们还有数十年投身事业、施展才华、创造未来的时间,那么美好,那么令人神往。这种情感,也许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才体会得深刻。”这段话还有一个简约的表述:“年轻人拥有年轻,老年人拥有经历,年轻与经历都是人生最可宝贵的。”

18年前的2004年5月6日,我应邀在平湖中学3号多媒体教室首次为本校青年教师作了《平湖中学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石》的讲座。记忆里,就保存的照片看,有陈建兵、陈杰、余飞、沈亚玲等刚分配到平中的青年教师。如今这一拨青年教师也已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县市的名师。沈亚玲老师已选拔为市教研室的高中语文教研员,无疑是平湖市这一学科的佼佼者。去年9月30日上午,我来校参加党员大会,向陈丽琳老师问及沈亚玲老师调动的事。估计会后陈丽琳老师就联系了沈亚玲老师,沈亚玲老师中午就发来微信,告诉我平优良老师要退休了,她现在在教研室做教研员。因为那一次讲座,有一张沈亚玲老师端坐在第一排中间神情十分专注的照片,于是自然谈及那一次讲座,那一张照片。沈亚玲老师最后动情地说了这么两句话:“感谢梁老师曾经在我年轻时期对我的栽培和关爱。您对我的影响真的是深远。”这两句话语也许有恭维之嫌,然而作为一名见证青年教师成长的长者,内心的喜悦与成就感无以言表。

说实在的,这些年,我们平湖中学的退休教师们,尤其在我们退休支部老同志相聚的时候,总要谈及平湖中学,祝愿平湖中学好。每当获悉平湖中学事业成功取得成绩时,总会由衷地感到欣慰与喜悦,因为我们曾经从事的事业,那优良的传统,在一拨拨年轻同志那儿得到了传承与光大。

2008年3月21日,我再次应邀在平湖中学5楼大会议室为本校青年教师作了《我的人生,我的感悟》的讲座。这一拨青年教师有华列、胡晓强、屠菊芳、张亚红、陆明亚、陈亮等。目睹这一拨青年教师的成长,感慨于“何谓十年磨一剑”!是啊,作为一名有进取心、事业心的青年教师,在踏上教育岗位的最初十年,实在很有必要在学校那事业的基石上好好地锤炼和磨砺一番的。1999年,我有幸在杭州浙江宾馆参与浙江省第7批特级教师评审工作,主持评审的阮副厅长在评审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一名青年教师,若不求上进,他20几岁是那个样子,30几岁还是那个样子,一般说来,他这一生也就是那个样子了。”

“机遇常与我们擦肩而过,把握机遇,全凭自己的努力。”“朝着认准的目标,努力追求事业的成功,追求着是美丽的。”那些年,与青年教师座谈,在我的感悟里,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便是“努力”。“努力”,是获取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我的座右铭,它告诉我们,工作要全身心投入,要如痴如醉。

在我的感悟里,还有着两个主题词:一是“目标”,二是“动力”。有人说,动力来自荣誉。我们固然要争取荣誉,但更要注重自身实力的增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荣誉其实并非就是个好东西。

我以为,动力源自挫折和苦难的磨砺、亲情和友情的激励,更源自对事业的热爱,追求事业成功的执着。我们对事业的热爱,则又具体地体现在爱学校、爱学生、爱所任教的学科上。能否通过自己所任的学科教学,与所任班级的同事一起培养出优秀人才,创造一流的教育与教学工作业绩,是衡量师德的根本标准。

那些年,我曾将我的这些人生感悟浓缩为一句话:“追求是痛苦的,不追求我将更痛苦。”这一度成为我的口头禅与人生的第一信条。然而,现实告诉我,我们还有着与事业同样重要的事物,不能执着于一念,顾此失彼,失之偏颇。这以后,则经常会用下面这句话,与年轻的朋友们共勉:“家庭、健康、友情,与事业一样,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

曾经,学校创办了“梁种玉工作室”, 通过讲座交流、网站微信、内部布展等,试图让学校的优良传统、我一生从教的经历与感悟得以展示、传播与光大。但由于年龄与身体的原因,曾经积累的众多教育教学与教研的报刊书籍资料,无奈已被收废品的人拉走,已不可再生,令我伤心了好一阵子。好在学校作为内部资料编印了我教育教学的自传《一生从教》,使原本在工作室里展示的实物资料,演绎成了故事的记录和文本的阐释。那可是我一生从教的财富,弥足珍贵。那无疑也是学校的财富,事业的财富。

去年8月8日,本校一位青年教师给我发来了生日祝福的微信:“梁老师,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现在已很少有人还记着我的生日,给我发生日祝福微信或短信的更是凤毛麟角。我琢磨着,也许这位年轻朋友是在我的自传《一生从教》封里的作者简介中知道我的生日是8月8日的。还也许,他是在阅读了我的自传后有所启发,有所感悟,试图借此向一位长者、前辈表达由衷的敬意。我恍然感悟到,这位年轻朋友为什么这么优秀的缘由了。我进而琢磨着,倘若能有更多的青年教师关注这本本校的内部资料,在有关章节的阅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借鉴,使自己能成长得快一些,那该有多好呢!这应该也是学校编印这本内部资料的初衷吧!只是希望不要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来阅读。

如今,年届79岁的我,已满头白发。在发言结束前的那一刻,有机会用苍老的嗓音,再一次地为年轻朋友们激情朗读了我的短散文《事业》。文末的那句话“说不准,来日再相聚,咱们携手同行”,尤令我动情与深感欣慰。在座的郭健老师,还有徐海琴、马赞骏三位老师就读于这个班,4年后又一起回母校任教,成为我的同事。

事 业

——答毕业班学生问

朋友,信中你悄悄问我,当初怎么选择教师?我已模糊往昔的自己,却清晰地记着大写“党叫干啥就干啥”的人生扉页,那是事业的选择。

如今,我不敢自诩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事业的造就,讲台的陶冶,期待的目光,实在也找不出哪一个比教师更适合于自己的职业。

那是一块茵茵的绿地,有呼唤,有奔跑,更有竞争。那是一碧汪汪的湖面,同舟合力,助你抵彼岸。那是一节隆隆的车厢,年年赴七月,岁岁是起点。那更是一出有声有色的话剧,你我难分彼此,谁是演员?谁是导演?待明年谢幕,由大众评说。

呵,人生有期,事业永恒。白发与青丝辉映,汗水把梦想滋润。说不准,来日再相聚,咱们携手同行。

2023-02-22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18084.html 1 3 白发与青丝辉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