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昊玥
电影《无名》,是一部关于中共地下势力的谍战片,讲述了地下工作者潜伏在前线,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的故事。这一次,程耳导演聚焦1937年至1945年的革命时期,当时的上海正处于“艰难时期”。无数地下工作者前仆后继,用他们的默默奉献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部电影详细描述了一群游走于黑白之间的“无名之辈”的挣扎,并将观众带入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世界。
《无名》的片名源自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的纪念碑,上面刻着这样一段碑文:“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电影中几乎所有人,都只是顶着姓氏、家庭关系、工作职位的名义。而有趣的是,电影里唯一有完整名字的是一条叫“罗斯福”的狗。电影《无名》的英文片名是《Hidden Blade》,直译过来为“暗刃”,引申为“潜伏者”,在影片中,这个“潜伏者”不仅指主角最后的形象,而是指一系列为革命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电影上映前的大量的宣传和路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热议。而播出之后,对于《无名》的讨论也从主演到了剧情和手法,其评价也呈现出了激烈的两极分化。一方面认为《无名》有态度有艺术有格调,在喜剧扎堆的时候一枝独秀,足够勇敢;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无名》过于文艺,剧情不知所云。
个人认为《无名》会被评价不好看的原因是电影的非线性叙事、大量隐喻性象征、细思极恐的细节和无名的角色,令不少观众无法理解电影的真正内容和内在意蕴。电影的开篇可以说几乎没有剧情,而是一组没头没尾的人物群像。梁朝伟(何主任)在看不出空间信息的地方无尽地等待;咖啡馆里,不知名人士给周迅(陈小姐)点了一杯咖啡;王传君(王队长)和王一博(叶先生)在街边小店中吃排骨……几个片段中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和画外信息,其实是程耳导演玩了个时间把戏,所有观众仿佛被“空投”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场景之中,被迫在洞悉大背景和每个人物的境况的时候先了解一些片面的、符号化的、具体的呈现。于是就出现故事讲了一个多小时后,观众依然一头雾水的情况。但是当观众好不容易弄清了情节线索之后,却发现整个故事也不过如此。
而视听语言作为《无名》最具有辨识度的部分,自然也是喜爱这部作品的观众极其追捧的地方。电影常用固定机位以及小角度仰拍的手法,使观众得以“凝视”场景,也增添了叙事的仪式感特征。此外,在叶先生和何主任的打斗戏中,不停出现的“窥视”的第三视角不仅暗示了陈小姐的命运,更丰富了观众的观看体验。电影也常用空镜头,不仅为电影赋予了诗意,空镜头配合着对称的构图、整洁的场景和考究的符号,也呈现出了一种克制的美。对于画面、光影的捕捉,也让电影呈现出了叙事之外的高级感,克制、肃穆又沉郁。此外,电影也非常喜欢玩视觉符号。连绵的大雨、泥泞的地面、水泥中绝望又麻木的村民;一只跛脚的狗下一秒就倒在白雨中;一只纯洁的小羊羔下一秒就成为了盘中餐,这些没有台词、没有额外表述的隐喻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留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