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忠源
自从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以后,宁波屠氏族人曾多次来平湖屠家栅寻根访问,把同一祖先的屠氏平湖支系与宁波支系联系起来了。据大明天启年内阁大学士、首辅朱国祯的《涌幢小品》记载:“宋南渡时,屠姓兄弟二人,自陈留(今开封)领军随行,后一居鄞(宁波),一居嘉禾,代豪富。”据《乍浦备志》引《屠氏家乘》云,“乍浦演武场广袤两三里,为屠氏故居遗址,聚族而居。”随着时代变迁,屠氏族人又向周边地区迁徙,其中一支移居到距虹霓堰2里地的屠家栅居住。屠家栅四面环河,东南西北修建四座桥梁,并建筑防御栅拦,屠家栅的地名由此而来,成为屠氏平湖支系重要的聚居地之一。
根据《屠氏族谱》记载,大明成化五年,出生于平湖屠家栅的屠勋考中了进士,后来官拜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刑部尚书。他的儿子屠应埙、屠应坤、屠应埈,孙子屠仲律、屠叔方,曾孙屠谦后来都是进士及第,屠勋一门四代中考中了七位进士。此外,屠勋堂弟屠熙的儿子屠奎、屠垚也考中了进士,平湖屠氏一门四代在前后108年里出了九位进士,其中六位还出任御史,成为平湖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一、屠氏一门四代出了九位进士
1.屠勋(1446-1516),字元勋,号东湖,天性聪颖,少年时学贯经史,名闻乡里。成化五年(1469年)中进士。先后担任工部主事、刑部主事、大理寺丞、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右都御史,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刑部尚书。卒后赠太保,谥康僖。赐葬于乍浦西常山(鄂阳山)。历史上屠勋的墓地颇具规模,神道两边有石人石马石兽,当地的村庄门牌上名为屠家坟。1958年,笔者在西山大队进行扫(文)盲运动时,还看见屠家坟荒草荆棘树丛中的石人、石马、石兽,据说文革初期破四旧时出土了尚方宝剑等文物。
屠勋的父亲屠机逝世时,成化皇帝赠屠机为资政大夫、刑部尚书,敕葬鄂阳山。诰赠祖父屠湘为资政大夫、刑部尚书,敕葬屠家栅,建尚书坟。屠家栅的尚书坟也有祠堂、享堂及石人石马石兽,规格与鄂阳山尚书坟类同,1958年在遗址上还有2尊石人、2匹石马及石狗、石羊等许多文物。
屠勋侦案机敏,断案公正,任刑部郎中、侍郎时,每次遇到疑难案件以及案涉权贵者,时任刑部尚书林聪都委派他去办理,他判案决断,无不协服。从政四十余年,克勤克俭,敢于直言,为民请命,大公无私,深受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皇帝的信赖。无论是在大理寺、都察院,还是在刑部,都是唯法是尊,秉持公正。时人称之为“公惠在民,公名在史”。屠勋著作十分丰硕,有《太和堂集》、《东湖内奏》、《东湖遗稿》、《屠康僖公文集》等流传下来。
2.屠应埙(1489-1541),屠勋长子,字文伯,号九峰,大明正德二年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礼部主事,镇江府同知,湖广屯田副使,湖广提刑副使,中宪大夫湖广按察使,兵部郎中,兵部副使。退休后晚年定居平湖屠家栅长廊屋。
3.屠应坤(1492-1554),字文厚,屠勋仲子,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任广东道巡按御史,中奉大夫云南布政使,右参政。晚年退休后移居桐乡。屠应坤为官清廉,光明正大,任广东道巡按御史时为南海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南海百姓为他立生祠纪念。
4.屠应埈(1502-1546),字文升,号渐山,屠勋第五子,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初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翰林院修撰,奉直大夫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经筵讲官。嘉靖七年,应埈受命典试江西,有一内阁大臣托行私其三子,应埈说道:“大明立国一百七十余年,惟贡士之法秉公不废耳。苟徇私请,安用试为?”终为不允。晚年移居嘉兴东栅远市园,(即后来的东大营炮兵团营房的一部分),他的子孙后代官员名人众多,大都散居在嘉兴郊区周围。应埈雅好文史,诗文有奇气,具司马相如、杨雄之风。《槜李诗系-卷十二》等辑其诗词集,另有《兰晖堂集》八卷存世。
5.屠仲律(1521-1561),字宗豫,号石屋,屠勋孙,大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初授江西弋阳知县,庐州府知府,后任中宪大夫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为官廉俭,荒年出积谷子粜,全活甚众。仲律上奏的《御倭五事疏》提出了五点抗倭寇建议,皇上称赞,对抗倭起到重要作用。任南直隶庐州知府期间,以减轻百姓负担为己任,终以辛劳过度,年41岁而病逝于任上。
6.屠叔方(1535-1607),字宗直,号瞻山,屠勋孙,大明万历五年丁丑(1577年)进士,初为江西鄱阳知县,后擢升中宪大夫山东兵备副使,江西广东道监察御史,巡按陕西、云南。上疏皇上赦免因建文帝而受牵连的人员,明神宗深受感动,下旨赦免一千六百余人。屠叔方在御史台上以直言而著称,触犯了朝廷奸人,被外派任山东按察副使,遂辞官而归。有《建文朝野汇编》二十卷等传世。
7.屠谦(1539-?),字子益,屠勋曾孙。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隆庆元年浙江乡试第28名,隆庆二年会试第260名,殿试中二甲进士第41名。任中宪大夫山东提学副使,吏部文选司、考功司郎中,万历十九年(1591年)任广州府知府。
8.屠奎,字文奎,屠勋侄儿,屠勋堂弟屠熙的长子。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清介有直声,授江西道监察御史,巡按福建。时宁王朱宸濠密谋叛乱,屠奎设法剪戢其党羽,多次上疏其不轨之迹,皇上信任屠奎。后官至奉议大夫江西布政使司右参议。
9.屠垚,字文治,号省斋,屠勋侄儿,屠勋堂弟屠熙第三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南直隶常州府推官,擢河南道监察御史,巡按广西。断案明敏,谢绝一切馈赠。于朝政屡屡上书,“止兴作,正朝纲,全戚畹,崇圣学,重经筵,宽重罚” 均涉及国家大政,皆击中时弊。巡按广西时,境内发生大饥荒,设法从外地调运粮食,赈济灾民,肃清骚扰,政绩显著。招降叛乱的少数民族,捷报上达,武宗特敕奖励称“经略有方,多效勤劳”,时人称其为“真御史”。后任中宪大夫山东按察使,兵备副使,提督屯田水利兼督粮漕运,均能按时运达京城,嘉靖皇帝特赐羊酒,以示慰劳表彰。居官清廉,退休还乡之时,行李萧然。卒后祀乡贤祠。
二、其中六位出任御史
1.屠勋(1446-1516),字元勋,号东湖,成化五年(1469年)进士,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刑部尚书,都察院副都御史。
2.屠应坤,字文厚,屠勋仲子,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任广东道巡按御史,中奉大夫云南布政使,右参政。
3.屠仲律,字宗豫,屠勋孙,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任庐州府知府,中宪大夫湖广道监察御史。
4.屠叔方,字宗直,号瞻山,屠勋孙,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任中宪大夫山东兵备副使,江西、广东道监察御史,巡按陕西、云南。
5.屠奎,字文奎,屠勋侄儿,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任奉议大夫江西道监察御史、巡按福建,江西布政使,右参议。
6.屠垚,字文治,号省斋,屠勋侄儿,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任中宪大夫山东按察使司、兵备副使,河南道监察御史、巡按广西。
以下部分是回忆文字,作参考。
三、屠家栅长廊屋
屠勋有六个儿子,他建造的屠家栅长廊屋,东西有60多米,南北三进院落进深近50米,前面是18只脱空柱子的长廊,便于过路乡民休息避雨。正门中间院落有砖雕门楼,两边是大型青石户对,门楼上方有“群生澍濡”四个砖雕大字。门楼北面是大院子,走上七步石阶是祠堂大厅,大厅每年除了屠氏族人祭祀之用外,平时是书院教馆,教授屠氏族人和附近乡民读书知礼,诗书道德育人。大厅的落地长窗是镶嵌蛎壳的蛎壳窗,是十分罕见的古董。从民国初期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平湖县虹霓乡北屠村小学”就办在这里。解放初,长廊屋又是民兵连的居住地,土改工作组、统购统销工作组办公和住宿的地方,开村民大会,放映电影都在里面的祠堂大厅里举行。直到1958年下半年,东方红大队造礼堂,把长廊屋北面的建筑(包括祠堂大厅)全部拆去。1982年,仅存的长廊屋南面几间破旧的房屋拆除了,相传了500年的珍贵古建筑长廊屋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四、屠家栅尚书坟
屠勋的祖父屠湘诰赠为资政大夫、刑部尚书,敕葬屠家栅,屠湘的坟墓也称尚书坟,也有规模很大的祠堂、享堂,墓前神道两边有石人石马石兽,一直排列到河埠头,规格与乍浦鄂阳山屠勋及其父亲屠机的尚书坟类同。太平天国时期,屠家栅尚书坟祠堂和享堂都被焚毁,太平天国灭亡后,屠氏族人重建祠堂五间,供奉屠湘及后代有功名官员和诰命夫人的长生牌位二十多位。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虹霓乡办供销合作社,将尚书坟五间祠堂拆去建造商店。二十多个长生神位封存在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笔者看见长生神位大约有1米高,20多公分宽,神位顶上和两边有精细雕刻,金箔镶边,周边造型凸出呈神龛状,神位大多是明朝的,清朝的也有。神位上的文字描金,先是官位后是人名,其中有几位诰命一品夫人。
笔者儿时看见尚书坟坟地有三座特别高大的坟墩,有2米多高,四周范围很大,我们几个孩童把坟墩当作山丘,爬上去冲下来。这三座大坟墓可能是诰赠资政大夫刑部尚书屠湘、屠湘长子屠枢、三子屠桢(御赠文林郎)的坟墓。
尚书坟上有一棵450多年的香樟树,树干周长需几个人合围,树冠遮荫有数亩地,凸起的树根向四周延伸,长达约二十米,农民在劳作间隙常坐在上面纳凉休息。小时候听老人说香樟树影子月夜会出现在嘉兴五芳斋天井的水缸里,使五芳斋生意兴隆,日进斗金,夜进斗银。解放初,香樟树被人盗卖砍去,五芳斋生意也不好了。
1958年种双季稻搞蒸气育秧,附近树木、所有长生牌位和尚书坟周边坟墓内的棺木全部挖出来当木柴烧了。当时尚书坟还有2尊石人、2匹石马及石狗、石羊等许多文物,几个月后大炼钢铁,石人、石马、石兽被当成石灰石砸碎送去炼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