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谋划绘“远景”
提升城市发展新能级
【看点】
南市新区是平湖中心城区南拓的战略区域。为进一步完善南市新区规划,去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一步深化《平湖市明湖科创湖区(平湖“壹号湾”)整体规划方案和核心区城市设计》,结合沪平城际(金山—平湖)铁路线持续调整优化设计方案,切实为南市新区实现新一轮腾飞奠定规划基础。
同时,着眼于曹桥街道“东融与西联”的战略机遇,打通曹桥片区与主城区的交通瓶颈,去年还完成了《平湖市当湖路西延规划方案》,开展了东湖中学东侧地块、人民医院区域人行天桥设置方案等研究,全力推动城市空间和城市品质“双提升”。
【盘点】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职能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作为工作的“头道工序”,站位全局,着眼长远,科学构建国土空间布局体系。去年,该局有序推进市镇两级总体规划国土规划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其中“三区三线”成果方案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
放眼全域优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动制定了《平湖市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规划》并完成专家评审,为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同时,聚焦城市路网规划提升,着力推进《平湖市中心城区完整街道品质提升专项规划》《平湖市慢行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目前均已形成初步方案。去年,还以村庄规划为着力点,制订村庄规划管控全覆盖工作计划,分类推进全域村庄规划,完成了林埭镇徐家埭村、新埭镇鱼圻塘村等省级实用性村庄规划试点编制,为深化推动乡村振兴夯实了规划基石。
如何保障“蓝图变现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我市实际,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开展“城市体检”、控规评估、村庄规划评估“一体检两评估”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效果的分析评价,去年分别有效推动中心城区02、09单位控规编制和11个单位控规局部调整。
在抓好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的同时,该局还将空间要素保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指标跟着项目走”,让“有限资源”实现“无限发展”。一方面,努力提升资源要素向上争取力度,去年全年报批用地5026亩,其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争取1418亩、重大产业争取285亩、农民建房争取1332亩。加大对上协调和沟通,争取嘉兴市级统筹补充耕地指标792亩,产能46万公斤,节约资金约4.2亿元。另一方面,通过“退二进三”、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方式大力向内挖潜,盘活存量用地2995亩,完成目标120%,低效用地再开发1270亩,完成目标160%。在一系列用心用力的土地保障策略下,全年供应建设用地5550亩,确保独山PTA、卫星能源等百亿项目及南市学校、稼书路等重要民生项目落地。尤其是全力稳经济、扩投资,全年新增工业用地供给1955亩。实施项目开竣工专项行动,完成开工项目88宗3078亩,开工率98.2%,竣工项目74宗2242亩,竣工率87.1%。
值得一提的是,为增强企业投资信心,该局还潜心做优重大项目用地服务。以“4+N”重大项目为引领,专班化开展项目用地服务。“4”即4个省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得实效进展。其中,全省百大项目浙沪天然气二期工程用地获批;沪平城际铁路、嘉兴港独山港区多用途泊位等用地组件已上报;G228改扩建用地预审通过省级论证;“N”即多个市重点项目用地完成报批。去年航八院首期500亩、城西飘带、明湖图书馆、人民医院三期、青少年宫等重大投资项目用地报批。
生态保护织“锦绣”
激活绿色发展新优势
【看点】
去年4月,广陈镇龙萌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获得省级精品工程专项资金1000万元奖励(全省第2名),为我市进一步深化打造综合成效显著、区域特色鲜明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样板工程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土地综合整治与“三改一拆”、低效用地腾退等工作有机结合,大力推动农房连片拆除复垦及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不仅为农业规模经营、农户收入增加创造了条件,还有效破解了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切实保障了项目用地,激活了绿色发展新优势。
【盘点】
厚植生态底色,添彩发展成色。去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紧抓土地综合整治“画笔”,绘就城乡共富新“图景”,同时统筹耕地、林业、海洋、野生动物等资源管护,倾力打造“绿富美”生态家园,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综合整治,全域奔富。去年,我市将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纳入城乡融合聚变共富专项行动,制订出台了三年行动方案和2022年实施计划,目标到2024年全市将完成建设用地复垦5000亩,其中2022年完成1500亩。
以目标为导向,该局从激励和整治两个方向着手,纵深推动整治工作在金平湖大地走深走实。运用政策激励举措,进一步优化土地复垦、开发、旱地改水田、“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等各类补助标准,激发村集体和村民复垦复绿等方面的积极性。比如,建设用地复垦成水田的,由原来的20万元/亩提高到25万元/亩;旱地改水田的,由原来的2万元/亩提高到4万元/亩。而复垦产生的用地指标,20%由市政府统筹收储,收储价由原来的100万元/亩提升到150万元/亩;镇村有节余复垦指标的,市政府以150万元/亩价格收储。再者加快建设用地复垦进程,去年通过嘉兴市级验收建设用地复垦1337亩,完成率102.8%,完成垦造耕地150亩,林埭镇陈匠村全域项目被评为嘉兴市优质工程。截至去年年底,6个在建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实施面积6.9万亩,其中新埭镇姚浜村等5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被列为“11350”工程,曹桥街道孔家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市级验收,完成钟埭街道沈家弄村等4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县级验收。
作为各类自然资源的主管部门,该局还持之以恒抓好自然资源“家底”的管护工作,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例如,抓耕地保护,2022年我市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获得先进,实现“四连优”。围绕耕地保护工作,该局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和“耕地智保”场景贯通应用,其中村级田长和巡查员打卡率均在95%以上,80个“两非”图斑核查高效完成并落实闭环管理。同时,深入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实施,完成5个“千亩方”和1个“万亩方”县级立项,项目面积2.26万亩;围绕国土绿化美化工作,新建改造提升绿化1635亩,完成我市目标任务的110%,完成省下达百万亩国土绿化327亩、完成率121%,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069亩、完成率188%,尤其是市、镇、村三级巡林督查落地见效,筑牢了林业安全屏障;围绕海洋管护工作,先后推进全省首个《县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开展海上增殖放流,投入资金71万元完成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年度实施方案,海洋生态保护水平持续提高。在此基础上,积极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去年开展了嘉兴市首个立体确权用海项目,审批底土用海面积200亩,推进独山港区B21.22.25.26泊位开发建设,保障项目用海面积达1260亩。
改革创新奏“强音”
书写全面发展新篇章
【看点】
去年7月,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打造的“测管家”应用在“浙里办”APP“数治浙里空间”模块上线运行,成为该模块中首个市县级特色服务。
自我市启动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扎实推进测绘业务全流程“多测合一”,工程建设项目中多头测绘、重复测绘、标准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行政审批效率显著提升,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目前“测管家”已完成58个项目备案,实现约442项成果数据政企共享。
【盘点】
2022年是平湖数字化改革“两年大变样”之年,顺应数字化改革浪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确权登记、地理信息普查、“多测合一”等业务工作,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应用,高效驱动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稳步推进。
“智飞”核查系统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打造的一款服务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数字化应用系统。去年,该局加快推广“智飞”核查系统,并成功运用于土地执法、土地整治、调查监测等领域,平均减少外业人力50%以上,缩短工作时间70%以上,该系统还获评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并作经验推广,此外高质高效完成了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在充分运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业务科室认真开展日常变更调查,着力构建“联合监管、协调联动、环环相扣”的精细化管理新格局。同时,扎实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更新,去年完成曹桥街道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率达98%以上。
除了“智飞”核查系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创新打造了各类空间治理数字化应用。本着“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的初衷,该局加快推进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2.0贯通应用,全面加快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多规合一”、空间利用、耕地智保、不动产智治、天巡地查5大应用场景贯通,创新推进“晓海讯”“测管家”2大应用场景建设和迭代,构建空间治理数字化“5+2”应用场景格局。其中,全省首个海灾智治数字化项目“晓海讯”海洋灾害智防应用场景已于去年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浙江日报》、浙江卫视以及嘉兴、平湖两级数字化专刊宣传推广;“测管家”在“浙里办”“数治自然资源”模块正式启用。凭借丰硕的空间治理数字化成果,去年12月22日,在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综合评价(第一期)中,平湖喜获“最佳县级节点”荣誉。
数字化改革如火如荼,业务提质改革蹄疾步稳。以不动产登记服务为例,去年该局通过深化“政银合作”,高效实现抵押登记全市通办及抵押转现“零资料”;创新推出的二手房“带押过户”业务,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便捷服务,也极大地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首创推出“无感知”清贷解抵一件事服务,实现了清贷解抵从“4天变1小时”的提升,获评嘉兴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此外,在去年多轮本土疫情影响下,该局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为企业设置专窗,推行涉企事项容缺受理,疫情期间办理企业抵押登记41亿元,受到了广大企业主的肯定与好评。除此以外,地理信息服务同样出彩,去年该局开展了平湖地区0.2米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采集以及建成区2.6平方公里的1:500数字地形图更新等工作,并按要求完成好网络安全监测等任务,全年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责任事故及数据泄密事件;完成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通过专家组验收并代表嘉兴市接受省自然资源厅验收,为促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有序开发、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