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出行牵动着民心,也承载着最普惠的民生。如何健全城乡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让发展成果与民共享,切实增强群众出行的幸福感?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民生答卷”。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锚定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目标,持续把牢“人民公交为人民、一线一站总关情”的理念,充分发挥“我的服务、伴您一路”党建统领作用,多措并举持续优化平湖城乡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助力民生优享工程更好更优,让百姓出行更便捷、更舒适、更绿色。
持续优化公交枢纽网络
打造“便民公交”
市交通运输局通过优化线路走向、调整发班时间等举措,满足学生上下学、市民上下班、百姓就医看病、老年人出行、公交站点停靠等方面的通勤需求,畅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群众日常出行。
近日,为配合东方路公交首末站临时搬迁,更好地满足市民公交出行需求,前期通过“平湖交通”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线路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经收集微信公众号留言、市长电话、公交公司等反馈的信息,综合各方意见建议,市交通运输局决定自今年12月20日起,对东方路公交首末站涉及公交线路作优化调整。为优化完善公交线网,该局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今年以来已通过“百名市民评公交”、召开意见建议民主恳谈会等形式,共搜集到来自市民群众对公交线路的班次、时间、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建议250余条,为公交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为配合“智慧谷”“嘉创智谷”等创新平台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公交站点覆盖率,先后对新仓片区、曹桥片区的公交线网进行了优化调整。截至目前,已新增或优化调整15条公交线路,其中新增游1路和5路临时,优化调整了166路、25路(拆分为25、26和27路)、微1路、206路(含支)、216路、310路、311路、312路、160路、15路、210路、306路和336路等。
小公交,大民生。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人大政协议案提案办理工作,按照市里议案提案办理流程要求,经与代表、委员电话沟通、面谈等,圆满完成2022年议案提案办理工作(共9件),其中人大议案6件、政协提案2件、党代表提案1件,另有4件协办件。
推动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打造“惠民公交”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的候车亭,选择坐公交上下班的市民王先生说:“凭‘人才码’免费乘坐公交车是看得见的惠民,这样也可以鼓励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王先生口中说的“人才码”,就是在“浙里办”APP内认定的“金平湖人才码”,其应用范围广,受惠面大。只要符合相关学历、职称等级,满足G类及以上人才认定的,都能免费乘坐平湖市域范围内的城市城乡公交(不含乍浦)。
一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不断促进惠民政策落地。2019年9月8日起,我市城乡公交“二元一票制”和城市公交1小时内换乘优惠政策全面实施。自此,平湖公交全面进入“两元时代”,城市城乡公交服务实现一体化,城乡群众公交出行享受优惠均等化。今年4月26日起,341辆城市城乡公交升级支付系统,凡认定G类及以上人才均可以凭“人才码”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的福利,实现了公交乘坐从“普惠”到“免费”的跨越,让“惠民公交”更暖心、更贴心。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交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向下一步走进群众、靠前一步担当解难、推进一步惠及民生”的工作理念,认真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受到百姓的赞誉。
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型
打造“绿色公交”
市交通运输局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为百姓带来更加安全、舒适、环保的乘车体验,满足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的美好需求。近年来,公共交通的发展更加趋于“环保、节能、安全”,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选择乘坐公交出行。
近日,平湖市域毗邻公交27路公交线路开通,同时海盐260路进一步延伸至曹桥公交首末站。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投入运营的市域毗邻公交27路为新能源非站立式公交车,与普通站立式车型不同,乘客按座就位,不设置站立区,舒适性和安全性将大大提升。“这辆公交车上每个乘客都有座位,座位很软很舒适,出行方便多了!”市民对新开通的市域毗邻公交27路好评颇多。
为加快推动绿色新能源车辆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市交通运输局对公交车辆不断更新换代、转型升级,逐步淘汰燃油车。今年已新增、更新公交车30辆,其中氢燃料公交车13辆、纯电动公交车17辆。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公交车361辆,其中新能源车辆348辆,占比96.3%,天然气清洁能源车辆9辆,占比2.5%。与此同时,为满足市民低碳环保出行需求,不断优化改进公共自行车,让群众共享交通发展福祉,今年已新建3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共新增、更新1000辆公共自行车,逐步淘汰老款车型。截至目前,全市公共自行车站点共有301个,另有8个正在建设中,投放车辆达到5530辆。
加快科技信息化建设
打造“智慧公交”
“以后不管是烈日还是大雨都不怕了,有了候车亭的遮挡,就能安心等车了。新站点还配备了太阳能电子墨水屏,能实时显示公交车辆所在线路上的站点位置,真棒!”近日,来到兴公路新埭中学站点坐公交的市民李女士惊喜地发现,原先只有一块立式公交站牌的站台大变样了。升级改造后,该站点原先东西两侧各建了一个12m规格的候车亭,同时智能化的显示屏能实时显示公交车辆所在线路上的站点位置。
为提升公交管理和运营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市交通运输局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重点倾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积极探索科技信息化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新举措。通过改造提升公交候车亭,实现城区349个公交候车亭免费WiFi全覆盖,乘客在等车时能随时随地利用手机上网,了解网络资讯,切实让乘客感受到乘车的便捷性、舒适性。
此外,建立多元化公交支付系统并发布智慧公交手机APP。今年5月,与中国移动签署《和包支付远程商户服务协议》,乘客可通过现金、支付宝、实体公交卡、数字公交卡等方式支付乘车,数字公交卡与实体公交卡一样不仅能在市域内乘坐使用,还实现了在上海乘坐公交车和地铁,这在公共交通互联互通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实现城市、城乡、城际公交移动支付统一;使用“车来了”APP、“小码直达号”APP、“平湖出行”小程序等,为乘客实时提供公交线路及站点查询、车辆位置信息、到站提醒等服务,实现城市、城乡、城际全域公交信息查询。
■记 者 戴绯绯
通讯员 唐翊瑄 陈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