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公布了2022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独山港镇位列浙江第14位、全国第84位,较去年分别前进1位和3位,均顺利实现了“争先进位”。
独山港东接上海金山,南濒杭州湾,是平湖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是嘉兴港“一体两翼”中的左翼,是浙北地区唯一的深水良港。近年来,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化及背靠上海、面朝大海的“两海优势”,独山港聚焦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定位,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港口物流,加快主导产业集聚,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2021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57.7%,三年年均增长31.1%。其中新材料板块贡献产值420亿元,占比达到了71%。可见经过几年的砥砺奋进,新材料产业已从无到有、从小到弱,成长为独山港的主导支柱产业,也成为拉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独山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工业总产值517.6亿元,同比增长14.6%,总量排平湖第一,增速排平湖第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尽管面临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疫情多点散发等影响,独山港临港产业仍然保持平稳向好发展的态势。1至9月独山港临港产业实现产值420.5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化工新材料累计实现产值381.3亿元,同比增长19.9%;新能源实现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123.2%。
根本在产业,关键靠项目。就在上个月,世界500强企业“强强联手”设立的巴斯夫贺利氏金属项目、巴斯夫旗下凯密特尔公司投资的表面处理两个项目同日分别开工、投产。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上马、逐步投产和产能释放,也将为独山港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提供强劲支撑,独山港在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影响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为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的签约落户打下坚实基础。
因港而生,依港而兴。港口资源是独山港的天然优势,更是核心竞争力所在。今年,独山港区A7、A8等7个泊位正式获得对外启用资质。自2016年独山港口岸对外开放以来,港口货物吞吐量不断攀升,2021年度完成吞吐量5096万吨,占嘉兴港年度吞吐量的40.16%,较2016年度增长246.9%,其中外贸货物392万吨,较2016年度增长148.1%,为我市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独山港还以小城镇综合整治和美丽城镇创建为抓手,先后投入4亿元对主要集镇进行整治提升,投入4.5亿元对路网进行改造提升,投入1.5亿元新建大型停车场、农贸市场等一大批基础配套设施,城镇面貌日新月异。随着独山港产业迅速发展和人口快速集聚,港城建设不断加速,“1+3”的城镇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抢抓美丽城镇创建重大机遇,加速港城发展,实现产城融合已成为独山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未来,独山港将进一步推动港口、港产、港城、港运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勇当共同富裕新崛起典范的“独山篇章”。
■记 者 杨昊玥
通讯员 张其良 张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