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钟埭街道永兴社区兴业新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居民张玲珍和她的姐妹们在活动教室里说说笑笑做着手工,而楼下的儿童之家,张玲珍的孙子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志愿者的照顾下一起做游戏、看绘本。“社区有这样一个场所,让我们老年人可以聚聚、聊聊天,小朋友们也可以在这里看看书、做做游戏,满足了我们不同的需求,真的很好。”说起这个新去处,张玲珍脸上乐开了花。
幼有所育、老有所养。“一老一小”向来都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近年来,我市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各镇街道和社区积极通过建设施、强服务,用心做好融合文章,全方位、多维度地推动幼教“托一把”、养老“福一把”民心工程,让全生命周期的两端得到更多呵护,绘出民生画卷最温暖的底色。
如兴业新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于今年8月初投入使用,整个中心使用面积650平方米,设有舞蹈室、阅读室、谈心室等功能室。此外,社区着眼现实需求,在底楼还设置了儿童之家,里面放置了滑滑梯、海洋球等玩具,方便老人在照顾孙子孙女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区老年生活。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对于老人、小孩来说,兴业新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投入启用,就是多了一个乐园,托起稳稳的幸福。而钟埭街道除了加强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更新,打造可供“一老一小”共用的小微服务空间外,还依托公益类、慈善类、服务类社会组织开展精准服务。如白马堰社区就开设了“家门口学堂”,让“一老一小”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钟埭社区开启了社区儿童梦想中心项目,开设了亲子教育、周末课堂,针对老年人则是开展了红色送餐、上门理发等贴心服务。
“一老一小”,是广大成年人在外拼搏的动力所在,也是他们最深情的牵挂。对“一老一小”的关爱,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民生质量。今年以来,各镇街道在顶层整体设计框架下,通过整合现有公共空间和活动设施,建设集党群服务、生活服务、为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活动、亲子爱幼等为一体的“家门口”服务综合体,通过打造15分钟生活圈,进一步提升了“一老一小”群体服务供给水平。如当湖街道在永丰新村、香榭丽都、东升南区、庆丰新村、华家新村等5个小区,增建了“连心椅”,给孩子的童年增添快乐,给老人一个看孩子时休息歇脚的地方。街道还新建并运行养老驿站4个,新增社区嵌入式养老床位25张,建成老年食堂5家,助餐示范点4家,较好地满足了“一老一小”的需求。
当然,高水平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构建现代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任重道远。它需要每个家庭履行内部赡养与抚养义务,更需要民政、教育、卫健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同向发力。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创新方式,坚持人民至上,把“一老一小”事业作为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增民利的发展工程,不断加快推进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切实推进服务兜底保障,就定会擦亮幸福养老新底色,谱写“抚幼护苗”新篇章。
■言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