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平湖城投

平湖城投聚力 为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建设助推

提升城市能级 增强发展活力

■记者 汤智娟 通讯员 翁辰辰

初冬时节,天朗气清,站在城市高处眺望平湖,一城繁华尽收眼底:这里高楼林立,客商云集,浓厚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商圈繁荣,板块火热,澎湃的城市节奏激荡人心;这里平台高能,产业集聚,强劲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满城活力背后,与城投人的匠心倾注密不可分。“作为城市的耕耘者,我们始终坚持以前瞻的视野拓宽城市格局,以务实的作风举措推进城市建设和经营,努力打造更高的城市能级、激发更强的城市活力,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助推平湖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城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盛跃说。

今年以来,市城投集团在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立足新历史起点、面向新发展阶段,一面将目光投向未来,系统谋划城市建设和经营,为城市发展蓄能添劲;一面将足迹留在身后,脚踏实地躬耕城市开发建设主阵地,用新的实绩实效展现城投担当与作为,在城市高质量发展卷轴上绘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策划先行,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精彩回放】

今年6月,由市城投集团打造的我市首个城市社区商业中心——平湖市友邻中心(又名“平湖里”)迎来了第三方招商运营团队的正式入驻办公,开启了项目后续招引的新篇章。

平湖市友邻中心集商业、文化、体育等于一体,可满足居民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的多元化需求,为百姓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为加快推动项目早日对外营业,今年市城投集团将该项目列入年度创新破难项目清单,专门成立了项目推进小组,多措并举破解招商难题,目前项目蓄客量已达200多家,预计明年6月底正式与广大市民见面。

【亮点综述】

招商引资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市城投集团将“策划先行”的工作思路寓于招引中,系统谋划推动南市新区、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东方片区三大重点区块招商引资工作,完善项目开发储备,结出了累累招商硕果。据统计,今年以来集团累计引进市外内资6000万元,实现合同外资7800万美元,实到外资2029.34万美元。

在高楼鳞次栉比的南市新区,一座连接未来的科创岛正酝酿孵化。“这是与明湖为邻规划的明湖国际科创岛,也是南市新区未来科创人才、优质业态的集聚地。”市城投集团下属城建服务中心副主任冯晓美介绍说。针对明湖国际科创岛招引工作,集团先后完成一、二、三期以及科创产业组团和科创图书馆、国际科技会展中心等规划设计,并以顶层设计为统揽,提前筹谋运营工作,通过以商引商、网络招商、精准招商等方式,目前已储备了一批科创运营资源,为推动科创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主城区古韵深厚的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后续开发招商工作蹄疾步稳。依托第三方招商团队资源和经验优势,今年先后完成街区后续招商策划定位方案及建国路西侧沿街业态招商方案,依据方案目标,集团加大高端民宿、书店、文创品牌等主力业态招引,目前已与花筑、开元、首旅等一批优质品牌进行对接。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招商项目——文和里美食文旅综合体项目不断刷新建设进度,眼下原建筑结构加固和改造正抓紧推进中,年底前将完成外立面幕墙施工,计划年后启动文和里装修,预计明年西瓜灯文化节期间正式对外营业。

此外,东方片区招引步伐持续加快。根据前期谋划,集团围绕东方公园风情商业区打造,瞄准“高品质+低密度”高端酒店定位,强化品牌休闲度假酒店招引,不断完善东方片区功能品质,提升城市形象,目前酒店品牌确认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招商工作提优提速,不单是城市强大吸引力的体现,还是城投人匠心以赴的成果。今年以来,市城投集团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探索线上招商办法,通过线上洽谈、电话联系、视频会议等多种优质高效举措,加强与意向投资者的沟通和对接。疫情形势转稳后,集团又在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先后前往苏州、重庆等地开展线下招商,有力保证了招商工作力度不减、热度不冷、进度不停。

多维发力,布局建构高能级城市

【精彩回放】

近日,南河头一批传统建筑完成修缮,建筑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据了解,这些修缮为南河头区域内传统建筑保护性抢救以来,建筑单体最多、面积最大、种类最齐的一次,涵盖沿街商铺、宅邸、学堂、茶楼等建筑类型。施工过程中,市城投集团特别融入树脂补灌技术等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了修缮方式的科学合理性,达到了保护现状、恢复原状、安全美观的效果。

今年以来,市城投集团以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后续开发建设为切口,通过对街区内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和情景再造,为八方来客呈现了古色古香、精致风雅的南河头历史风貌,让城市文化平台能级持续提升。

【亮点综述】

城市平台是近悦远来的“强磁场”。一直以来,市城投集团坚持用“跳出平湖看平湖”“站在明天看今天”的宏大视野,将城市平台建设放在大局中谋划,多维度、多层次推进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界面美化、城市能级提档,切实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邦芒科技大厦项目是南市新区一个具有鲜明数字服务业特征的楼宇项目,也是未来人才资源、数字经济等高品质企业集聚的数字服务业平台。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项目陷入短暂“停滞”,在全市吹响项目复工号角后,市城投集团主动加强与属地当湖街道、建管中心等部门的联系对接,指导项目各方做好人员调配、原材料供应等复工准备,努力“抢回”因疫情耽搁的工期。据悉,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如果说南市新区各类平台代表的是现代、科技、创新的城市门户平台,那么东方片区则是集“人、文、景、游、居”于一体的品质生活服务平台。今年以来,市城投集团加快东方片区“公园城市”建设重要项目——东方公园建设,其中I标段健康运动区已于9月底正式竣工,一个高品质生态休闲平台加快形成。“完善生态休闲功能,是一座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市城投集团党委委员、副董事长沈飚说,东方公园项目的实施,不仅在服务周边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吸引外来游客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还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档次,引领东方片区释放发展新动能、实现发展新飞跃。

一个能够承载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城市平台,必然是一个根植于悠久历史文化的平台。在提档城市平台能级过程中,市城投集团高度重视城市文脉保护,今年以来围绕“城市客厅、精神家园、东湖之脉、繁华之地”的总体定位,加快推进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后续开发建设,高品质打造城市文化平台。目前,二期已开工建设,三、四期范围内69幢文保及历史建筑已有43幢完成修缮,累计完成修缮面积近万平方米,珍贵的南河头历史风貌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展示呈现,城市文化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扩大。

破难而进,精准发力高水平保障

【精彩回放】

位于城北路与环北二路交叉口的原单采血站,于今年年初完成移交后,市城投集团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迅速启动拆除工作,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拆除任务,为城市开发建设拆出了空间、赢得了时间。

看似高效、安全的拆除工作,实际上并非轻而易举。由于原单采血站等2幢建筑位于闹市区,人流量大,且拆除涉及部门多, 需多方协调。前期,市城投集团会同多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对接,拆除工作得以顺利落实。同时,鉴于原单采血站周边环境复杂,集团与施工单位多次现场踏勘并制订了多个拆除方案,有效破解了拆除建筑物与相邻建筑距离近(最窄处仅为0.8米)、线路管道密集、周边人流量大、疫情影响等难题,最终保质保量完成拆除工作,拆出民生新温度,拆出发展新动能。

【亮点综述】

要素资源是驱动城市前行的“强后盾”。其中,“土地”和“资金”两大要素资源尤为关键。为实现要素资源高效调度,市城投集团以市场化转型为抓手,深化土地资源挖潜和融资渠道拓宽等工作,精准发力项目建设和城市运营,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

土地资源紧缺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考验,如何有效化解“用地难”,促进城市规划实施、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今年以来,市城投集团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为契机,提前谋划用地指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以清零交付为目标,加大拔钉清障力度,破难而进,为城市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提供高效用地保障。

今年3月底,市城投集团启动了位于金湖小区的小南门东城脚地块的拆除工作。然而,拆除工程中部分建筑物与文保建筑相邻,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我们与施工单位协商沟通后决定采取人工拆除的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对文保建筑的影响。”市城投集团中城拆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除了要克服拆房“技术难题”,还要应对建筑垃圾清理“运输难”。据悉,由于金湖小区建成较早,小区内道路窄,大型运输车辆无法进出,为破解这一难题,施工方以“蚂蚁搬家”的方式通过人工运输将建筑垃圾用小车往外清运,有效减少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确保小区道路完好无损。目前,该地块已完成拆除面积4500平方米。同时,启动的文化苑北侧征收地块拆房工作顺利推进,已腾空房屋全部完成拆除,拆除面积15000平方米。

据统计,今年集团累计拆除被征收房屋面积25000余平方米,4个地块实现清零交付,为城市发展腾好空间。

在有效盘活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块、推出一块”的基本思路,有序推进经营性土地出让,为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用地保障。截至目前,集团已完成供地15宗,总用地面积24.32公顷(约365亩)。其中,划拨土地11宗,面积11.63公顷(约174亩),包括稚川路(东田路-毓秀路)工程、顾家廊下幼儿园工程、丰收路西侧绿化工程等;出让土地4宗,面积为12.7公顷(约191亩),包括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工程、环北二路北侧城北路东侧安置房、南市路东侧怀橘路北侧地块(2022平—16号地块)等,土地成交总价为20.33亿元。

2022-12-07 提升城市能级 增强发展活力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96668.html 1 3 平湖城投聚力 为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建设助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