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她”力量奏响“共富工坊”最强音

今年以来,市妇联紧紧围绕“共同富裕巾帼在行动”主题主线,全域推进“巾帼共富工坊”建设,通过抓牢抓好“女红巧手”“妈妈的味道”“巾帼新农人”等特色品牌,聚集巾帼力量,激发女性创业创新活力,奏响共富路上最强音。

“女红巧手”绘出共富图

“我们要先在木块上画好轮廓,注意鱼的肚子要画得圆润一点,之后开料会更加方便……”走进“女红巧手”陈青华家,淡淡的木头清香扑鼻而来,视线所及是满墙的木作工具和满屋的木制工艺品。操作台上,陈青华正低着头制作一块鱼形的文创小物件。

圆作是嘉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而陈青华正在进行的便是由圆作衍生而来的更为日常、便捷的手工。这些年来陈青华不断创新研发,将传统和现代手法相融合,设计出系列时尚简洁的生活实用品和文创产品。她还创新发展思路,希望通过非遗产业助力妇女就业。陈青华工作室在2018年成立,面向困难家庭、赋闲在家的妇女开设圆作技能培训班,吸引想要再就业或是热爱手工艺品制作的妇女加入,并依托淘宝、朋友圈等,将手工文创产品推向市场。培训过后的妇女可以自主接单,利用空余时间完成制作任务,真正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

陈青华作为非遗项目圆作技艺的传承人,近些年,她还积极参与圆作技艺的传承与传播,号召更多人加入她的传承队伍,逐渐打响非遗文化巾帼品牌。2017年开始担任外聘拓展课教师,在大中小多所学校开设非遗圆作传承课程,让非遗走进校园。她还在多个街道社区、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开展非遗圆作体验活动,让非遗真正“活”起来,走进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妈妈的味道”唱响共富曲

在如今产业更新换代的高峰期,米鑫米糕团作为传统行业依然久盛不衰,这离不开女性创业者陈燕呕心沥血的经营与开拓。

作为一家立足于平湖三十余载、颇受年轻人青睐的老牌小吃店,米鑫米糕团店在负责人陈燕的带领下,坚持以最传统的技艺、最诚恳的心意,还原最本真的“妈妈的味道”。“创业不容易,能坚持下来更不容易。这么多年下来,看着老顾客不断回购,新顾客不断增多,我心中也有种特别的成就感。”陈燕说。陈燕对创业的执着,也是对本土美食文化的传承。如今,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尝过平湖尺糕、靴糕这类传统美食的味道,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陈燕希望米鑫米糕团店能让这份经典味道重新回到大众生活中去。

多年来,米鑫米糕团店不断推陈出新,在制作传统糕点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各种新口味,吸引了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美食爱好者,成为平湖美食文化的代表之一。陈燕本人也凭借“用心、良心、初心”的经营理念,于2018年被评为平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尺糕代表性传承人。为实现非遗传承与经济效益“双提升”,陈燕鼓励下岗妇女再就业,通过开展技能培训,让员工掌握糕点制作技艺,在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解决了大龄下岗职工就业难问题。如今,在陈燕的带动下,已有数名女性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均月收入5000元。

“巾帼新农人”引领共富路

实现高质量的共同富裕,领路人必不可少。2020年,“85后”姑娘王海莉本着对农业的热爱,来到曹桥扎根农业一线,在孔家堰村创办了浙江旭之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心从事职业农技人才培养、优质农产品的标准化等工作。之后,王海莉积极联合孔家堰村集体和曹桥供销社,成立了“堰上人家”农产品集散平台,不仅解决了农户销售薄弱的难题,还拓宽了辖区内及周边优质农产品的对接销售渠道,帮助农户卖货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深耕农田多年,王海莉深知农产品的一头连着生产者的生计;另一头连着消费者的民生。为了让耕者解忧、食者放心,王海莉还利用自身所学对农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当初在帮农户收购、种植的时候,发现他们对新品种的种植方法不太了解,导致他们辛苦多月,但结果都不太乐观。”王海莉说。于是她决定依靠自身的农业技能帮助农户解决亏损问题,通过植物营养调理和栽培措施跟进,改善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经过王海莉连续两年的指导,现在大部分农户都已实现扭亏为盈,而她本人也充分发挥“传帮带扶”作用,推动了曹桥当地及周边农业优势产业连片发展。

如今,“堰上人家”农业产业越做越大,已与上海、杭州、嘉兴等8家大型商超和电子商务公司达成合作,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500万元以上,一朵共富之花在乡间缓缓绽开。

■记者 荣怡婷

2022-10-31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81662.html 1 3 “她”力量奏响“共富工坊”最强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