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齐正旺
日前,经国家海域动态监管中心核准配号,我市完成了首宗海域使用权立体确权,这也是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嘉兴市首宗进行立体确权的用海项目。审批同意浙江嘉兴港区综合利用物料运输管道项目用海,项目投资2亿元,建成后丙烷年输量120万吨、丁烷年输量50万吨,有效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创新方法,构建嘉兴市首个立体分层确权用海。浙江嘉兴港区综合利用物料运输管道建设2条化工海底管线,占用海域面积210亩。项目跨越了7个码头、5家涉海单位,为保障万吨级泊位安全和不动产权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先后走访海洋二所、海科院、象山县等,开展立体确权学习,提出将4.2千米海底底土进行立体分层确权,明确管线深度在-65-75米建设范畴。同时,多次上门协调码头企业,宣传立体确权,保障企业权益不受损失。
跟踪对接,及时完成管线路由国家审批。根据政策,2公里以上海底管线路由由自然资源部审批,由于企业第一次开展路由审批,具体审批流程等均不了解。为此,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东海勘测院等单位专家,积极走访对接自然资源部东海分局,协调开展海底管线勘测设计方案和红线处置方案,先后提出勘测设计10余条修改意见。同时,在红线未明确前期,主动担当出具规划红线等2条意见,有效助推企业获得自然资源部同意海底管道路由调查勘测的批复。
积极谋划,保障存量海域资源利用最大化。陈山原油码头,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占用海域面积4000余亩,是嘉兴港最早建设的码头之一,近年来由于产品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码头靠泊的船舶越来越少。为有效盘活陈山原油码头及其配套的陈山航道和菜荠山锚地等资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协同嘉兴市交通运输局、嘉兴海事局等有关单位,专题谋划以陈山原油码头及其附属罐区为支点的项目建设,商议通过建设海底管线,盘活海域资源。同时,为保障陈山原油码头发展,积极修改空间规划编制,将这一面积近6000亩的海域划出九龙山滨海旅游娱乐区,有效推动海底管线建设和发展,同时有效避免了陈山油库及嘉兴港区化工区化工陆域化工车辆运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