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汤智娟
通讯员 时 逸 郭子微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是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底板。如何全面提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的精准性、夯实数据底板?这是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2020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举证任务需求出发,深入调研、全局谋划,创新研发“智飞”核查系统,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添劲赋能。
据悉,“智飞”核查系统包含多图斑智能航线规划、无人机智能举证、成果核查管理等模块,可实现图斑导入、航线规划、举证拍摄、成果生成、上传平台等全过程智控,在举证核查、举证成果共享和数据集中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历经2年多的实践应用,目前我市“智飞”核查系统已成功运用于土地执法、土地整治、调查监测等领域,平均减少外业人力50%以上,缩短工作时间70%以上,强力推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由传统模式向“科技+人力”“空中+地面”的立体化、智慧化模式迈进,进一步夯实了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数据基础。
聚焦效能提升
变举证“痛点”为亮点
“全程靠人跑,比较耗时耗力,一天下来也拍不了几处地方。”蔡秋杰是独山港镇自然资源规划所调查监测工作的一员,说起这份再熟悉不过的工作,他深有感触。过去,上级下发核查图斑后,蔡秋杰总是要和同事一起驾车前往实地,找寻图斑位置拍下举证照片,再回到办公室将照片一张张导出至电脑,分门别类上报、归档,其间经常碰到较为紧急的核查任务,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加班加点成为了他与同事们的常态。事实上,蔡秋杰的经历也是大多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者难以言说的“痛点”。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是进行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破解举证“痛点”、提升举证效能势在必行。2020年7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前期广泛调研、深入谋划的基础上,启动“智飞”核查系统建设工作。“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与第三方研发机构的需求对接,着力建设更加智能、更加简便、更加高效的核查系统,努力打造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平湖样板’,加快推动自然资源管理迈向‘智治’新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查和确权登记科科长马皆燕说。
根据实际需求,“智飞”核查系统分别开发建设了电脑端管理平台和手机移动端操作APP,其中电脑端管理平台可进行数据上传、任务分发、成果查看、成果审核、数据下载等工作;手机移动端则用于外业人员任务下载、数据采集、数据上报、数据查看等现场作业。通过“内外联动”,核查举证过程发生了鲜明变化。该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上级部门在电脑端管理平台上传图斑核查任务后,他们通过手机就能下载任务,到达现场后只需给无人机设置好任务半径,一键启动,它就会自动规划路线、调整拍摄角度,最后还能将拍摄内容自动回传,全程由智能化系统自动操控,调查监测工作变得更简便、高效了。而且无人机可在半径3公里范围内飞行,如果碰到滩涂、河流等位置偏僻、人员无法精准到达的地方,无人机也能完成举证拍摄任务,为工作人员大大“减负”。
有了“智飞”核查系统的智慧助力,我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化繁为简”,举证“痛点”变成了“亮点”,核查效率大幅提升。据统计,2021年度我市累计导入图斑1.2万个,为内业预判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聚焦集成共享
变“数智”优势为胜势
进入深秋时节,在平湖1070平方千米的海域范围内,不少无人岛迎来了一年中变化最明显的光景。“无人岛覆盖有较多生态植被,受到季节更替影响,特别是秋冬季节,部分植被干枯,地表裸露,无人岛生态样貌也会随之变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样的变化往往会导致卫星遥感影像图斑发生改变,需要调查监测人员在年度变更调查任务中进行核实比对,完成举证工作。
在远离陆地的无人岛,又该如何完成调查监测工作?“我们依托‘智飞’核查系统,在使用无人机自动拍摄技术对无人岛进行航拍举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历史回溯功能,查看无人岛图斑影像历史变化,同时快速筛选比对图斑边界150米范围内的附件照片,查看植被、地表等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举证工作。”马皆燕说,智能、便捷的调查监测手段,为海岛生态资源保护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实现了“无人岛、有人管”。据了解,“智飞”核查系统历史回溯功能可展示拍摄过程中所记录的图斑周围环境,反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监测人员只需按照业务类型、拍摄人员等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查看,即可掌握图斑历史状况,极大提升数据核查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除了“历史回溯”功能,“智飞”核查系统的创新研发还横向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使得各项业务举证成果可在系统内共享共通,避免过去重复核查、监测、“数出多门”等问题,进一步促进数据成果价值的释放,让“数智”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以耕地保护为例,今年3月,新埭镇在建成我市首个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的基础上,启动了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程,面对新一轮土地核查工作,新埭镇自然资源所充分利用“智飞”核查系统此前图斑核查相关影像及数据成果,提前对目标区域进行全面查看分析,并结合实地踏勘加快建设区域划定工作,极大地缩短了整体建设进度,为打造布局集中连片、农田设施完善、生态美丽良好、适合规模化种植的生态田园、绿色田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智飞”核查系统,已在全市各镇街道自然资源所推广应用,为基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注入强大动力,无论是日常调查监测,还是面对“举证图斑零散、图斑面积大、现场地形复杂”等核查,抑或是举证拍摄成果共享,“智飞”核查系统均展现出了强大的功能和作用。
聚焦安全保障
变数据管理为“智”理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是科学分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依据。依托“智飞”核查系统,我市自然资源数据不断“串起来、联起来”,“智飞”核查系统也已然成为了一个自然资源“数据库”。
随着“数据库”的日渐庞大,数据成果质量又该如何保障?对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来说,这是一道早在开发建设“智飞”核查系统之初就已考虑到的必答题。“我们始终坚持数据真实底线,从采集、保护、应用三个层面出发,打造自然资源数据管理‘火眼金睛’,全方位保障数据安全,推动自然资源管理朝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智慧化方向迈进。”马皆燕介绍说。
具体而言,在数据采集层面,对无人机飞行角度和路线进行智能优化,在飞行过程中,无人机可根据自动定位装置精准锁定目标区域,灵活调整飞行高度和拍摄角度,确保采集举证照片清晰、完整、准确;在数据保护层面,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中部分数据等均进行了严格的加密处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也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定期备份、数据成果“五要素”(时间、人员、设备、方位角、经纬度)标注等方式,防止数据丢失、窜改及泄密等问题。此外,在数据应用层面,对共享成果库数据按照时间、空间等序列入库,对执法、耕保、土地整理、年度变更等各类业务举证成果进行集中保管、调度和监控,以痕迹化管理的方式,确保数据成果合理使用。
由于自然资源调查、各类图斑核查等通常为阶段性工作,从任务下达到截止上报,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镇街道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同时接受任务并下载数据。基于这一实际情况,除了提供足够的带宽,系统还采用多台服务器同时提供下载服务,且各台服务器均进行加密处理,每台服务器的最大连接数及单个连接下载的最大带宽也作了限定,能够充分保障任务数据安全高效下发。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实时掌握自然资源现状,科学精准分析研判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进一步完善‘智飞’核查系统功能,加大创新成果应用与监测,切实在违法用地及时发现和查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平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力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沈明方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