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金睿敏
通讯员 倪 颖 夏晓蕾
本报讯 日前,走进广陈镇万亩水稻集成创新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现场,只见运输车辆正在来回穿梭,黄色的塔吊正有条不紊地调运建筑材料,头戴安全帽的班组工人也正紧锣密鼓地工作……一眼望去,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
工期按下“快捷键”,“水稻+”贯通全产业链。据了解,广陈镇龙兴村水稻种植由来已久,但以往水稻收获后都是直接出售,利润低、储存困难,如何扭转所处的劣势?广陈镇用实际行动给予了答案,自去年6月起,广陈镇依托专业公司,积极打造“金平湖”稻米产业深度融合集成创新“五化”基地建设项目、智慧农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新农人技能提升服务中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中心、星光农业粮食烘干与仓储中心等多个子项目,不断推动粮食产业数字化转型。“所有子项目占地面积约30亩,我们将它们全部集中在一起,贯通了一条从水稻种植、生产、收购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从‘卖稻谷’到‘卖大米’的蜕变,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打造属于平湖本土的大米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望达成‘平湖人吃平湖米’的愿景。”广陈镇农业经济发展办副主任陆益军说。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即将结顶,钢结构厂房项目也正在建设中,项目完成率达70%,预计年底全部投入使用。
让“一粒米”“链”出一个大产业是广陈镇的创新之举,而在曹桥街道马厩村的水稻绿色种植示范区内,1100亩面积的稻田因为高科技的“加持”分外诱人,身处其中,可见金黄色的稻穗正随风摇曳,空气中也弥漫着阵阵稻谷的清香。“我们采用‘多菌种微生物’种植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秸秆还田、土壤改良、肥药双减的目标,同时还能带动优质稻生产。此外,我们还引进了10多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种植,之后会经过筛选,选择一些品质优、产量高的优良品种作为主打进行种植,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嘉兴唯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永明说。
一粒米,大有文章。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多方发力,朝着“水稻面积产量稳定、品种品质优良、产值效益提升”的目标阔步前进。目前,我市共有高标准农田面积32.02万亩,2021年,全市建成省级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片6个,市镇两级百亩示范方9个。去年,我市粮食面积已达42.61万亩,产量18.87万吨,连续多年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绘就了一幅“米香”振兴好“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