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昊玥
本报讯 近日,我市首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区域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班在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班。区域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班是5年制长学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帮助广大学子在家门口实现大学梦。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职教育在基础性定位下,既要满足家长、学生提升学历的需求,又要满足地方政府对其培养本土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期待。”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姚雁说。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技术技能的培养,而技术技能的培养离不开企业,必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融合。此次新开设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区域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班获批全省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是嘉兴地区唯一一所入围试点的中职学校。由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德西福格汽车配件(平湖)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实施“职业导向,四阶递进”的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双主体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真正落地落实。在此过程中,也受到了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力支持。
学生前三年在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东湖校区)就读,第四年在平湖市人民政府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开展项目化学习,第五年学生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指导下,深入合作企业进行技术技能实习,获得企业所需要的关键性能力,达到企业工作能力和水平。在这五年期间,学生有两次选择企业的机会。第一次是入学后,学生和家长通过新生家长会、实地参观、现场答疑等方式,对两家企业进行详细的了解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家企业签署定向协议。签署协议后,将由对应企业参与教学,并进行师徒结对,第五年进入签约企业顶岗实习。第五年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可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学生选择企业并达到企业的入职要求则予以优先录取,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
对学校而言,区域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班的产教融合模式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本地就业率;对企业而言,可以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相对接,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间接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对学生而言,产教融合可以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一方面学生五年学习期间,第三年学业完成后即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第五年学业完成后可获得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另一方面,方便自身就业,有助于职业发展。总而言之,产教融合可以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良好格局。
人才是地方发展最宝贵的财富资源,而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保障,也是城市就业大军的重要成员。产教融合新路径的不断探索,大大加快了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有力推动了高校、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最终达到以教促产、以产兴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