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智能化控温保障农业生产

■记者 黄雨欣

本报讯 外部温度38℃,内部温度26℃,千亩幼苗茂盛青绿,生机勃勃地生长着……这派景象出现在我市浙江霂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农业大棚里,依托智能温室大棚,种苗在持续的高温天气健康生长着,使得8月份出苗量仍超过九百万株。

“三十几度的天气,种苗如果没有大棚运行的话,基本不能成活。”浙江霂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国军说,“目前基地有3栋育苗大棚,和传统的人工育苗不同,我们这是数字化育苗。”在智能温室大棚外,首先看到的是大棚特殊的黑色“墙壁”,走进细看会发现有水不断地从“墙”上流下来,这种“墙”被称作“水帘”。水在水帘波纹状的表面形成水膜,当外部空气穿过水帘时,水膜中的水会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蒸发带走大量的热,将进入大棚的空气温度降低。同时,搭配上另一端的风机,风机抽出室内空气产生负压,迫使室外的空气经多孔水帘进入室内,使得大棚内的温度降低。

除了水帘加风机的搭配,遮阳网加空调为幼苗进一步降温。走进智能温室大棚,工作人员为记者展示了降温系统一键操作,遮阳网降下,地上的空调启动。“遮阳网降下来,能够将温室的空间缩小,下面的空调启动后,能够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赵国军说。不同的种子都有不同的温度要求,在霂泽育苗基地排列的3个4000亩智慧大棚,能够实现不同的温度控制。第一个大棚能够将温度控制在26℃到28℃,第二、第三个大棚内温度不高于33℃,满足不同的幼苗生长需求。

“现在空气温度是30.7℃,空气湿度73%……”在赵国军的手机上三个基地里空气湿度、温度、光照、二氧化碳、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等数据都能看到,通过大棚内的传感器实时传回,更好、更精准地监管幼苗生长环境。霂泽利用现代化数字控制技术,实施工厂化育苗栽培,依托自动控温、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智能补光加湿系统等技术,将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调节到有利于种子发育的最佳数值。据赵国军介绍,基地还有一位物联网“智慧管家”,全面“运作”自动温控系统、辅助补光系统和“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多个自动化管理平台,保障各种极端条件下,各种蔬菜和花卉苗的健康生长。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但科技的助力使得农业生产增强了抵抗高温的能力。7月以来,为切实做好高温干旱期间田管工作,我市主动防御、多措并举,帮助农户积极应对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为应对高温天气,我市强化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加大新基建投入,依托农业智能化装备,实时采集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实现精准施肥施水,落实防暑降温措施。2022年新增数字化种养基地8家、累计56家,培育数字农业工厂10个。

2022-08-30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63548.html 1 3 智能化控温保障农业生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