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睿敏
本报讯 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期盼与福祉。近年来,我市带着“如何缓解企业用工难、毕业生就业难”的思考,积极打造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和创新“一镇一校一基地”招引模式,帮助青年群体提升就业能力。目前全市共有89家就业见习(实践)示范基地,数量位居嘉兴市第一,去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成功率100%。
“今年以来我们公司见习人员中最终有35人留下来就职,留用率达90%左右。”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人事总务部副部长黄家培说。作为我市唯一一家省级就业见习示范基地,津上精密从2012年起就积极打造就业见习基地,助力了一批又一批高校毕业生踏上了职业新征程。津上精密只是我市就业见习基地广聚人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不断搭建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与用人单位试岗通道,开发了1200余个见习岗位,逐步探索“三赢”模式,不仅为企业输送和培养了一支后备军,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职场选择。今年以来,全市就业见习(实践)基地吸纳176人入企就业实习。
就业见习基地是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平台,政策支持则是优化用人单位人才储备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就业创业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对见习单位设置各项补贴。“因为被认定为省级就业见习示范基地,政府一次性就给予我们30万元的补贴。此外,政府还会对我们进行考核,考核达标会按完成见习人数给予我们相应的见习管理补贴,政策激励着我们继续做好人才就业服务后续保障工作。”黄家培说。企业用人,政府出钱。据了解,我市已将见习情况纳入全省统一高校毕业生见习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并对考核达标企业给予见习管理补贴。今年以来,我市已发放各项见习基地补贴97.33万元。
在强化政策的同时,我市还构建“一镇一校一基地”招引模式,与省内外近20所职业类院校拓宽线下联系,三方开展合作。截至目前,我市已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签订政校合作协议,设立订单班,每年输送专业对口学生顶岗实习。今年8月份,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还组织了一批学生来平开展顶岗实习。
提升青年群体就业率是改善民生的温度计,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助力单位建立就业见习基地,增加就业见习岗位,为平湖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