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交通大视野

平湖交通“数字路政”应用显威力

数字化改革助力织密交通管控网

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我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贯彻上级重要决策部署,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开发上线“数字路政”应用,重点围绕路权侵占侵害防御,聚焦超限超载运输治理,构建路政安全执法过程中“数据智享、预警智判、业务智管、流程智控”的一体化治理模式。守稳除险保安红色底线,牢筑道路安全防御壁垒,促进出行环境和谐安全。该应用于今年7月1日正式上线,截至7月20日,已汇聚公路资产数据1万余条,路政业务处置2000余次。

构建“路产路权”子场景

形成路权侵占侵害防御垒

记得两年前,交通运输部门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发现路面上存在大量积水等问题,通过现场初步勘验,发现某企业涉嫌未经许可在公路或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的行为。虽然最后该企业得到了相应的处罚,但公路路基及路面已经造成了严重损坏。如今,‘数字路政’应用的上线,很多像这样的问题就能实现早比对、早发现、早处置。”说起“数字路政”应用,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队运政一分队分队长周鸣吉赞不绝口。查处红线管控区域内违章是交通运输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以前查处该类违章仍停留在人工巡查阶段,缺少有效的智能化、数字化手段。而全市道路里程共1112.342公里,路政执法工作人员数量却十分有限(交通运输执法队2个路政中队共9名执法人员),执法效率急需提高。如今,“数字路政”应用就像一阵“及时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达到了数字化治理的效果。

如何形成路权侵占侵害防御垒?“数字路政”应用重点对道路建筑控制区、重点桥梁和路段开展智能巡检分析,对重点隐患风险点建立人工打卡、销号机制,形成工单处置闭环管理流程,重塑“技查+人查”相结合的红线预警机制。

据介绍,该应用首先通过对道路两侧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智能对比分析,形成道路两侧的疑似违章建筑图斑,联动许可数据,判断建控区建筑合规性。并通过人工复核确认,针对违章事件推送管辖中队进行处理处置,形成闭环。同时,卫星影像采用时空穿梭,可以做到历年信息管理。此外,充分利用平湖交通现有视频监控点位,融合共享市政务数据办感知汇视频数据,建立重点路域环境智能巡检模块。制订智能巡检计划方案,视频探头根据巡检计划方案自动开展巡检工作,并形成智能事件预警,尤其针对交通事故、桥下空间垃圾堆放、异常人员滞留等问题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处置。

与此同时,横向联动自然资源、水利、公安交警等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镇街四级体系,针对路域路权风险隐患点建立打卡销号机制,有力消除潜在安全隐患。截至今年7月20日,已完成对平湖的国省县道红线遥感影像数据一次对比分析;完成覆盖15条路线的智能巡检600余次;开展日常巡查200余人次,完成事件整改100余件;建立13座危桥隐患档案码,并完成危桥隐患打卡30次,整治其他风险隐患点10处。

构建“数字治超”子场景

建立超限超载治理三条线

持续、深入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违法运输车辆保持高压态势,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十分关键。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数字治超”这个“利器”。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执法队在开展联合执法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治超效能,依托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加强数据分析和研判,筛选重点嫌疑车辆,提高了查处违法超限货运车辆的效率。转变超限超载“人海战术”,运用智能感知技术,对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行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精准感知识别,降低超限超载运输隐患风险。

“传统的治超方式是通过路面稽查,随后将车辆引导到我们的‘治超站’,通过设备检测是否存在超重等情况。因为车辆的超重会造成路面的损坏,所以这项工作我们抓得很严。随着数字化改革的到来,我们可以实现不停车检测的‘治超非现场执法’。”市交通运输执法队副队长顾一这样告诉记者。随着“数字路政”时代的到来,这张交通管控网会越织越密,交通违法行为将无处可藏。

据了解,“数字治超”子场景建立了超限、超载、治理三条线。一条站点“预警线”——应用集成平湖全市域内非现场点、源头点位、超限检测站点,形成全域站点互联。智能匹配超限超载预警规则,针对超限超载运输车辆途经站点即感知、感知即预警;一条稽查“惩戒线”——应用联动平湖区域内电子围栏、货运车辆实时轨迹、平湖区域内交通监控视频等数据,针对“百吨王”、超限100%等严重超限车辆进行一键布控,并基于平湖“平安钉”推送给现场执法人员,实现精准拦截查处闭环;一条是源头“回溯线”——应用通过非现场预警数据、稽查布控数据、源头企业接入数据、在线数据情况等进行全面智能溯源分析,建立平湖“一超四罚”机制,严把源头关,强化对源头单位重点管控与治理。

据悉,数字治超子场景今年7月已上线,截至7月30日,我市7月份超限率降至1.83%,已接入1个超限检测站、8个非现场点位和3家重点货运源头单位。超限超载预警800余次;开展布控稽查18次。

构建“全民参与”子场景

提升路域整治公众参与感

出行时的“舒心”,大大提升了百姓幸福感。针对路政执法人员少、路域安全整治事情多等问题,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以人为本”的路政全民参与子场景,提倡公众“我出行、我上报、我监督”的高度参与路域安全整治意识。

“未来,我们的应用系统会越来越注重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比如说,群众如果在上班路上发现了影响公路通行事件与紧急路况,可以通过‘浙里办’进行上报,这将大大拓宽基层治理中群众力量的参与通道。”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这样说道。在完善上报系统的同时,还能够查看事件处置进度、获知结果,群众实现全程线上参与闭环。

此外,群众还可对路政法律法规进行咨询、管理类意见或建议进行留言,极大地缩减了咨询流程,提升了群众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参与感。将路域环境安全“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针对公众反映上报问题的响应及时性、处置落实性等开放评价端口,公众可进行打分评价,逐步形成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的路域安全保障机制。

据了解,“数字路政”是浙江交通数字化改革“1+7+N”框架的重点应用场景,是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推进的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双系统改革重大应用。接下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将会同相关单位积极探索创新,重塑变革赋能升级,加快应用场景落地实施,尽快实现数字化改革“数字路政”场景切口闭环管理,不断提升“数字路政”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浙江省推广“数字路政”应用积累有益的经验。

■记者 戴绯绯 通讯员 卢修宾

2022-08-12 数字化改革助力织密交通管控网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58798.html 1 3 平湖交通“数字路政”应用显威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