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平湖市生态环境分局在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期间,在当湖街道石家浜记录到了棉凫的身影,据查,棉凫在嘉兴市为首次记录。
棉凫俗称“棉花小鸭、小白鸭子、棉鸭”等,是鸭科中体长最瘦小的水鸭,羽毛主要呈白色。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中部至西南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南至云南南部、海南岛以及广东和广西,偶见于华北地区及台湾。棉凫在中国数量稀少,202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二级保护物种,常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特别是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有时也出现在村庄附近的小水塘和水渠中。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嫩芽、嫩叶、根茎等为食,也吃水生昆虫、蠕虫、蜗牛、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小鱼等。
在此之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水雉也在平湖被记录到,并拍摄到了清晰的影像资料,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它的出现折射出了平湖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还有黄眉姬鹟、反嘴鹬、四声杜鹃、黑莓苇莺等鸟类也都在平湖出现。
这些新物种的出现,正是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最有力见证。“棉凫、水雉等都对水生态质量需求较高,它们的出现,说明我们平湖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平湖市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平湖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统筹保护。还邀请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专业人员对平湖全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结合平湖实际,增加了大型真菌、底栖生物的调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全市生态系统、生物种群的本底。
与此同时,我市还结合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日,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制作了九龙山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视频,记录了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的瞬间;集中发布了第一批调查影像资料,包括部分动植物照片、新记录物种,通过一系列视频、图片展播,充分展示我市生物多样性特色;组织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有奖问答活动、“美丽浙江建设·看平湖”摄影比赛、绘画比赛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形成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氛围。
生态环境好不好,生物多样性来印证。自2021年我市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以来,全市共记录发现陆生高等植物702种,两栖爬行动物22种,鸟类190种,昆虫70余种,大型真菌20余种,鱼类31种,浮游植物60余种,浮游动物20种,底栖动物40种。此外,还发现了一批新分布记录物种,包括12种省级新分布苔藓植物类群、1种嘉兴新记录鸟类、10种平湖新记录鸟类。
如今的平湖,天蓝气清、碧水绕城、鸟语花香,过往极少看到的“新奇”动植物,越来越多地“闯入”市民的生活。接下来,平湖也将继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营造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在发现野生动物时严禁捕捉,一旦遇到受困或受伤的野生动物,也不要自行处理,而是要第一时间通知专业人士进行科学处理,进一步保护平湖野生动植物资源。
■记 者 居丹荔
通讯员 钱晓辉